福建陶研及其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4:10
本文关键词:福建陶研及其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福建陶研是指在福建区域内涉及到陶行知及其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运用、创新的活动。本文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指导下,遵循教育史研究的基本范式,对福建陶研的发展历程及特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福建陶研划分为3个时期:筚路蓝缕:福建陶研传播奠基期(20世纪20年代末—1983年)、朝气蓬勃:福建陶研全面发展期(1984年—20世纪末)、厚积薄发:福建陶研实验探索期(21世纪初——)。传播奠基期,福建陶研的主体是陶行知在闽弟子及热心陶研的人,他们宣传、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指导乡村师范教育改革、创办乡村学校、服务福建乡村经济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面发展期,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福建陶研研究主体更有组织,与时俱进地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新价值,参与福建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改革,其中“农科教结合”实践成为福建乡村教育改革的典型。21世纪后,福建陶研处于实验兴起期,在理论创新和行知实验学校建设上取得突破,提出“新生活教育”、“五力齐发”、“五陶并进”等,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和改革思路。八十多年的福建陶研历程,在理论上追踪时代、实践上大胆尝试取得了组织建设、课题研究、实验校建设、陶研宣传等方面的不少经验,然而也存研究主体忽视群众性、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研究内容价值不够彰显、实验校缺乏辐射性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未来福建陶研将更加重视生活理论应用于实验佼建设的创新;重视加强组织自身建设和“育陶”工作;重视加快行知实验校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验校建设模式的推广,重视福建陶研的“闽派”特色构建。
【关键词】:福建陶研 陶行知研究 历史演变 基础教育 特色 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27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10
- 绪论10-24
-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的厘定与说明10-11
- 二、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的说明11-12
-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趋势与创新12-21
- 四、研究思路21
- 五、研究方法21-24
- 第一章 筚路蓝缕:福建陶研传播奠基期(20世纪20年代末—1983年)24-36
- 第一节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实践活动24-27
- 第二节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曲折传播27-33
- 第三节 早期福建陶研的特点与影响33-36
- 第二章 朝气蓬勃:福建陶研全面发展期(1984年—20世纪末)36-58
- 第一节 福建省陶研会成立概况36-39
- 第二节 福建省陶研会成立后的“研陶”活动39-46
- 第三节 福建省陶研会成立后的“践陶”活动46-55
- 第四节 发展期福建陶研的特点及影响55-58
- 第三章 厚积薄发:福建陶研实验探索期(21世纪初--)58-78
- 第一节 新时期福建陶研的背景和主题58-60
- 第二节 新时期福建陶研的“创陶”活动60-62
- 第三节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研陶”活动62-68
- 第四节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践陶”活动68-74
- 第五节 新时期福建陶研的特点及影响74-78
- 第四章 任重道远:福建陶研特色与成就78-96
- 第一节 福建陶研特色与启示78-89
- 第二节 福建陶研存在的不足及建议89-96
- 结语96-98
- 参考文献98-104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104-106
- 致谢106-108
- 个人简历108-1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丽玲;;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邹开煌;;课程改革需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比较分析[J];福建陶研;2009年02期
3 金林祥;;20世纪陶行知研究及其启示[J];福建陶研;2007年03期
4 周志平;;从生活教育到新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校建设理论初探[J];福建陶研;2013年01期
5 官树良;;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五年来工作报告[J];福建陶研;2006年Z1期
6 李清华;;心系陶研 生命如歌——记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刘在琳[J];福建陶研;2004年03期
7 徐春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8 林华;;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本文关键词:福建陶研及其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4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