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人的课程:张楚廷五 I 课程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6 17:40
  “五I”即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quiry)、直觉(Intuition)、智慧(Intelligence),五个I的概念和命题组合、演绎成一种独特的课程思想,即五I课程思想。结构形式上,五I似乎借鉴了多尔的4R(Richness、Recursion、Relation、Rigor)课程模式;精神实质上,五I课程思想来源于对4R课程模式和泰勒原理的批判,是张楚廷教授生命故事和学术经历的个性化生成。五I课程要彰显的理念是:课程不应当只是学习知识的、训练逻辑的、发展理性的、被动聆听的、培养智力聪明的学生的,课程更应当是信息丰富的、兴趣盎然的、质疑丛生的、直觉显现的、让学生生成理智和道德智慧的。论文首先对五I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进行了梳理,厘清本研究对于课程的背景性理解:课程乃是学生在学校里可以习得的各种话语、文本、观念、文化的总称。第一章从历史逻辑的结构视角研究五I课程思想的历时性生成路径,五I课程思想植根于张楚廷教授个人化的生活经历、教育管理工作经历、数学和教育学、哲学等学术背景,缘于对课程与教学哲学的思考,直接发端于对科学主义和现代主义课程...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基本概念与基本命题
第一章 由科学而人文:五I课程思想的生成路径
    第一节 张楚廷与五I
        一、从教师到校长
        二、从数学转向教育学
        三、从《教学原则今论》到《课程与教学哲学》
        四、五I课程思想的个性化生成
    第二节 对泰勒原理的批判
        一、泰勒原理的科学主义脉络
        二、科学主义课程的价值与缺陷
        三、五I课程源于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对4R课程模式的批判
        一、4R课程模式的“后现代”努力
        二、3S与5C对现代主义的反抗
        三、五I课程的批判性生成
第二章 人主义:五I课程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后现代思想
        一、什么是后现代思想?
        二、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思想
        三、后现代思想是五I课程的思想基石
    第二节 人主义
        一、人是什么?
        二、上天之下、社会之中的人本
        三、人主义是五I课程的哲学基石
    第三节 教育公理
        一、教育是什么?
        二、教育的基本公理及内在关系
        三、五I课程是五条公理的演绎系统
第三章 人文引领:五I课程思想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五I的结构分析
        一、五个I的顺序性与整合性
        二、五个I的必要性与充分性
    第二节 五I课程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信息宽于知识
        二、兴趣贵于理性
        三、质疑重于聆听
        四、直觉优于逻辑
        五、智慧高于聪明
    第三节 人文引领的五I课程
        一、人文课程与人文教育
        二、科学课程与社会课程的“五I”改造
        三、人文引领是五I的课程愿景
第四章 人的课程:五I课程思想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节 五I课程思想与家庭教育
        一、故事、隐喻是亲切的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的五I案例
    第二节 五I课程思想与学校教育
        一、问题解决中的五I运用
        二、吐鲁番的五I课堂萌芽
    第三节 五I课程思想的再思考
        一、现实中有非人的课程吗?
        二、五I课程思想有哪些超越和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I”课程观再释读[J]. 彭道林,张楚廷.  课程.教材.教法. 2013(09)
[2]基于“五I”课程观的中学英语社团活动探索[J]. 周琦勋.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08)
[3]教育学的科学逻辑和实践逻辑:冲突与和解[J]. 孙俊三,谢武纪.  现代大学教育. 2013(04)
[4]关于理论课程的若干问题[J]. 张楚廷,彭道林.  大学教育科学. 2013(02)
[5]复杂性课程:特征、实施与展望——美国多尔教授与图伊特教授访谈[J]. 张光陆.  全球教育展望. 2013(03)
[6]运用4R发展创造性思维:一种后现代的观点[J]. 小威廉·多尔,余洁.  上海教育科研. 2012(12)
[7]论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J]. 韦冬余.  全球教育展望. 2012(11)
[8]通识教育及其功能——一种以“研究意义”为起点的逻辑考证[J]. 高晓清.  现代大学教育. 2012(05)
[9]上天之下的人本[J]. 张楚廷.  学园. 2012(02)
[10]兴趣课程观述评[J].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3)

博士论文
[1]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D]. 肖维.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走向人的自觉[D]. 段慧兰.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课程改革作为话语实践[D]. 叶波.西南大学 2014
[4]个体发展与公民生长: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研究[D]. 曹婧.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论教师作为课程[D]. 段鸿.上海师范大学 2013
[6]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 郑爽.首都师范大学 2011
[7]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 樊亚峤.西南大学 2011
[8]大学课程决策研究[D]. 常思亮.湖南师范大学 2010
[9]我国课程理论的本土建设研究[D]. 刘家访.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0]体育与人[D]. 马卫平.湖南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后现代课程观比较研究[D]. 苑晓西.渤海大学 2014
[2]基于“五I”理念的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 刘宇贤.广西师范学院 2013
[3]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问题及思考[D]. 李玉珠.首都师范大学 2007
[4]张楚廷5I课程观研究[D]. 黄军山.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双I课程及其价值[D]. 王鹤芳.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张楚廷大学理念研究[D]. 姚晓锋.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0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670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6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