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梁漱溟人生教育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0:09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人生教育思想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代宗师,诲人不倦;一生磊落,宁折不弯”这四句话表达了人们对梁漱溟的敬重和思念。被人们所熟知的梁漱溟是一位站在中国前沿位置上的思想家,他的一生基本都在对人类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考究。他一直都在身体力行地用心思考,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并异于动物的特点。梁漱溟的思想永远是活的,从来都不僵化;他可以做到包容各种学科,各种学说,从前人的研究结果中获得自己的新思考,进而产生新的学问。梁漱溟一生不断追求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追求,先后经历了三次转变:首先是从狭隘的实用主义,渐渐地注意哲学;其次是从抑郁的人生问题中产生了厌世的思想;最后一次转变是由佛家思想转入儒家思想。梁漱溟认为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体,而人是最能表达宇宙大生命的活泼之态。这种大生命不仅是向前的奔流,更是向上的翻新、创造,这种创造由教育完成,教育是创造的铺路者,它能让生命更加彰显活力,奋发向上;创造又分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文化的创造,也就是文物制度、科学技术;另一方面是个体生命的创造。社会要以教育的眼光安排发展方向,这是经济的办法。要教育就是要学习,也就是古语所谓的“为学”,做学问与做人如出一辙。这是他的人生观,更是他的教育观。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与方法的总体概括。第二章主要是对梁漱溟人生哲学的透视,即对梁漱溟的人生观的由来依据等各方面加以分析,进而对梁漱溟的人生哲学理论的来源有了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第三章主要对梁漱溟人生教育思想进行探索。文章以对梁漱溟人生教育哲学思想的评析,即价值与局限作为第四章部分。
【关键词】:梁漱溟 人生观 人生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一章 绪论8-17
  • 一、研究背景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9-12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0-12
  •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12-15
  • (一)国内研究现状12-14
  • (二)国外研究现状14-15
  • 三、研究内容、方法15-16
  • (一)研究内容、方法15-16
  • (二)概念界定16
  • 注释16-17
  • 第二章 梁漱溟人生哲学透视17-28
  • 一、梁漱溟人生哲学的由来和渊源17-22
  • (一)梁漱溟人生观的由来17-20
  • (二)梁漱溟人生观形成的思想渊源20-22
  • 二、人生的意义22-24
  • 三、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24-25
  • 四、人生的实践——道德25-27
  • (一)一般人对道德的误解25-26
  • (二)道德为人生的艺术26-27
  • 注释27-28
  • 第三章 梁漱溟的人生教育思想发凡28-37
  • 一、中西两方之不同28-31
  • (一)教育的不同28-30
  • (二)文化的不同30-31
  • 二、教育与人生31-36
  • (一)生活教育31-32
  • (二)治学的方法和教育方针32-33
  • (三)道德观教育33-34
  • (四)理想信念教育34-36
  • 注释36-37
  • 第四章 梁漱溟人生教育思想评析37-42
  • 一、梁漱溟人生教育哲学的启示37-39
  • (一)基础教育阶段应着重强调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功能37-38
  • (二)成人教育培养农民农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精神教育38
  • (三)职业教育以“农”为方向配置专业,,培养未来的新农民38-39
  • 二、梁漱溟人生教育哲学理论的局限39-41
  • (一)文化观的封闭性39-40
  • (二)人生观的片面性40-41
  • 注释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5-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超;;直觉、理性、人心:梁漱溟对中国文化解读的三阶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陈来;对新文化运动的再思考——从“五四”后期的梁漱溟说起[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肖良武;从“出世”到“入世”——梁漱溟由佛转儒思想的嬗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4 陈智;梁漱溟“尚情”说简释[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杨雪英,陈太彬;梁漱溟的文化理想及其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陈雷;基于心理事实 探究伦理道德——试论梁漱溟研究伦理道德的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韩晓东;评《梁漱溟与中国现代文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初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刘岳兵;梁漱溟研究在日本[J];哲学动态;2003年06期

10 向海英;梁漱溟由佛转儒原因试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剑虹;黄希庭;张进辅;;梁漱溟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顾红亮;;梁漱溟的礼俗观与儒家生活方式整顿[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长林;;以道德代宗教与伦理本位社会的和谐——梁漱溟论中国文化要义的解读[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王焱;陈龙江;;以文化教育为手段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借鉴意义[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刘重来;;梁漱溟的处世养生之道[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6 刘长林;;儒家人生哲学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梁漱溟的阐释及启示[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光芒;;论梁漱溟东方文化观的理性内核[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王荧;;从学校改造到乡村建设——梁漱溟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四起四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仲明;;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试论抗战时期的梁漱溟[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别必亮;郑明鹏;;论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自我颠覆”的晚年梁漱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黄敏兰;透过梁漱溟的眼看那些“风流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杨吉生;梁漱溟的养生之道[N];保健时报;2008年

4 马军;梁漱溟婚姻中的两个小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书评人 马勇;也谈梁漱溟的婚姻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黄穗生;梁漱溟:虽问政仍是书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季萍;梁漱溟的传统法文化观[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早报记者 许荻晔;“今天谈中国问题,是重温梁漱溟已思考过的问题”[N];东方早报;2013年

9 陈鹏鸣;一部全面展示梁漱溟心路历程的传记[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丁为祥;梁漱溟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2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3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光;论梁漱溟的民主思想及其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6 周良发;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人生教育思想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98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