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应用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应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们必需的基本技能。随着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迅速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趋向于间歇性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知识信息,为了顺应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和教育资源,以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等特点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符合学生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微课的特点及其设计原则,以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内容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高中化学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传统化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微时代”的来临对现代教育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论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着重介绍了微课的产生、概念和特点,并按照教学环节的需要简述化学微课的分类,通过分析微课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论述其设计的理论支持,主要包括认知负荷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章主要依据微课设计的理论,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环节与层次的需要设计制作相应的高中化学微课示例,涵盖预习型、重难点剖析型、复习型以及系列微课和层次型微课。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微课的特点、设计制作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微课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第四章转向实践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微课示例应用于实践教学,并通过分析访谈记录的方式对微课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第五章主要总结本研究的收获,概括论文成果、创新点,反思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后续的研究提出一些设想和展望。
【关键词】:微课 高中化学教学 微课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8;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微”时代对现代教育的挑战10
- 1.1.2 “微学习”的诞生与发展10
- 1.1.3 传统化学教育的不足10-11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意义13
- 1.4 研究方法13-15
- 1.4.1 文献分析法14
- 1.4.2 访谈法14
- 1.4.3 实例研究法14-15
- 第二章 微课概述15-22
- 2.1 微课的产生、概念及特点15-16
- 2.1.1 微课的产生背景15
- 2.1.2 微课的概念15-16
- 2.1.3 微课的特点16
- 2.2 微课的分类16-18
- 2.2.1 按照微课的概念进行分类17
- 2.2.2 按照教学环节与层次进行分类17-18
- 2.3 微课的理论支持18-19
- 2.3.1 认知负荷理论18
- 2.3.2 建构主义理论18-19
- 2.4 微课的设计方法19-20
- 2.5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20-21
- 2.6 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分析21-22
- 第三章 高中化学微课设计22-48
- 3.1 课前微课——预习型22-25
- 3.1.1 预习型微课设计22
- 3.1.2 预习型微课设计示例22-25
- 3.1.3 预习型微课使用建议25
- 3.2 课中微课——重难点剖析型25-29
- 3.2.1 针对微观化学反应原理的重难点剖析型微课设计25-26
- 3.2.2 重难点剖析型微课设计示例26-28
- 3.2.3 重难点剖析型微课使用建议28-29
- 3.3 课后微课——复习型(以提问复习法为例)29-33
- 3.3.1 复习型微课设计29-30
- 3.3.2 复习型微课设计示例30-32
- 3.3.3 复习型微课使用建议32-33
- 3.4 系列微课33-39
- 3.4.1 系列型微课设计33
- 3.4.2 系列型微课示例33-39
- 3.4.3 系列型微课使用建议39
- 3.5 层次型微课39-48
- 3.5.1 层次型微课设计39-40
- 3.5.2 层次型微课设计示例40-47
- 3.5.3 层次型微课使用建议47-48
- 第四章 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48-52
- 4.1 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48-49
- 4.2《酯化反应》应用访谈记录49-51
- 4.3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51-52
- 4.3.1 微课应用的效果分析51
- 4.3.2 微课设计的改进与反思51-5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5.1 研究总结52
- 5.1.1 研究成果52
- 5.1.2 研究的创新点52
- 5.2 研究局限及展望52-54
- 5.2.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52
- 5.2.2 研究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56-5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权;初探高中化学、物理两科知识的交叉点[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桑伟;;高中化学“自主—合作”教学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8期
3 赵呈林,张立国;高中化学“自主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8期
4 李鹏蛟,吴端斗;实施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3年06期
5 曹广雪;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两个问题的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3年16期
6 张景海;巧用记忆链学好高中化学[J];教书育人;2005年03期
7 雷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肖光敏;李庆萍;;加强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9 杨晓露;;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费嘉融;;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之实践与反思[J];科学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志;;高中化学“难易律”的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齐俊林;宋艳芝;宋海英;;高中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源;;浅谈高中化学竞赛[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阮邦球;刘静文;;解读澳门高中化学课程[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杨彬;;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中的人文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冯涌;;我们为什么辅导高中化学竞赛?[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宋芳林;汪玉芳;;高中化学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卫智如;;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部分内容安排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9 朱恩;;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10 汪立丰;施辉国;;高中化学竞赛的研究与实践[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东台中学 吴海霞 潘志勇;建设省级高中化学课程基地的思考与实践[N];江苏教育报;2012年
2 江西省广丰中学 陈仙华;高中化学“绿色”教学问题的探讨[N];学知报;2010年
3 咸阳周陵中学 杨立航;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N];咸阳日报;2011年
4 重庆市石柱中学 李云;如何学好高中化学[N];学知报;2011年
5 孝义市第五中学校 王艳红;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N];山西科技报;2012年
6 天柱民族中学 龙志良;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4年
7 苏雷;论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N];周口日报;2007年
8 河南省鄢陵县第二高级中学 程红;浅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N];学知报;2011年
9 宁都中学化学组 刘华生;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N];学知报;2011年
10 黔西第一中学 陈国祥;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优化[N];贵州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戴平;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碧华;香港、上海两地高中化学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陆奕江;高中化学阅读材料使用现状的研究及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家锦;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慧;我国普通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3年
5 陈文龙;高中化学学习品质量表与常模的修订与完善[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华丽;移动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7 罗先进;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几个重要演示实验的改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甜甜;高中化学教师处理教科书中科学素养内容的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盛莉;PCK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师“学生知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徐思;高中化学学困生认知心理障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应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3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