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的新名词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增强吸引力.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才能保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新课中的名词教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重点备注法与洞察能力的培养在思想政治的每节课中,最早出现的名词往往与其它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个名词解释得好.会产生“破竹”效应,其它的内容也会迎刃而解。
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本第九章《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第一课时“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主要内容是违法的概念和特征。如将“违法”这个名词解释清楚了,那么包含在概念之中的四个方面特征也就清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整节课就是理解一个概念。
重点备注法就是在名词解释内容中的关键词下面做记号,以突出强调.再加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法。绝大部分名词解释可以用这种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缩放法。如:在讲解“故意”(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这个法律名词时.可以在“明知”上做记号,再在“希望”和“放任”上做另一种记号,并加以解释。学生很容易知道,故意是行为人事先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并且去积极追求或决定实施不计后果的一种心理状态。用这种方法便于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便于容易理解,复习时也就很自然地想起教师的强调和解释内容,增强记忆。教师在讲解时,也无须费力即可很清楚地讲好概念。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洞察能力的培养更主要的还在于对关键词的探究,以达到对名词的完全理解。如,我们继续深究“希望”和“放任”的意思,知道了其内涵和如何判断之后,同学们也就能判断什么是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了。
二、成分划分法与提炼能力的培养成分划分法就是先将概念内容的句子成分划分出来(把复句划分为几个单句),通过宾语明确该名词的种类或种属,再对定语的内涵进行剖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也是缩放法。这样做,实际上等于使用了强调的方法,先人为主,避免学生用常规的思维方法而产生错误理解。如“法人”这个名词。它是指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笔耕论文,经过法人登记的单位。先将它的成分划分出来,将主宾连接起来,就提炼为“法人是单位”,避免了学生单纯地理解为法人就是指人。甚至有的把它理解为“违法的人”。然后,对宾语的内涵进行分析,也就是进行放大,讲清“具备的条件”有哪些.还须经过“登记”。这个概念经过这么一缩再放就很清楚了。如:
商品ll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主语谓语(定语) 宾语物质Il是不依赖人的意识、I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主语 谓语(并列关系)宾语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时,采用这种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很容易找到其中的关键词,培养了学生的提炼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育家波莉亚)在这些答案中。允许学生给出错误答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拨解释、分析引导;教师也可以采用夸大错误的方法,由学生认知导出明显错误的结论,学生就会幡然醒悟。
进而寻找正确认识、纠正错误思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复杂中提炼,在提炼后发散。在学生回答出其中一两个正确答案时,教师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顺势点拨,引导其认识走向深入和系统。
三、比较法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比较法是将该名词与其他相关或相对的名词加以比较的一种方法。在一个名词的解释或概念中会遇到以往学过的名词,通过与相关名词的比较,既分析了新的名词。又可以达到鉴别、区别和巩固、提高的效果。如:在讲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时,首先就是遇到“什么叫公民”的问题。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这时,教师应该复习什么叫国籍— — 国籍是一个人作为某个国家成员的法律资格。看来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该国公民,就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具有该国的国籍。之后就应与此前学过的“人民”做比较。人民是对国家具有深厚情感的人.是一个政治概念。然后再加以区别:公民指全社会成员,包括人民也包括敌人。然后设判断公民和人民从属的问题,既基本掌握这个概念,又温习了以往所学的内容。通过比较,掌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借助已学过的概念来理解新的名词,一举两得,而且有利于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相关的名词,达到“知新温故”的效果。
有比较才有鉴别。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新知识以前。要立足于“引”和“导”。要有选择地让学生回顾相关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出台”铺平道路。也可以说是让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的某个点闪亮起来,以便与新知识点相连接。学生接受新知识,实际上就是新、旧知识的接轨、顺应和同化。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蕴含着辩证的思维过程。如将新知识硬“塞”、“灌”给学生。他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就不容易完成新、旧知识的接轨、顺应和同化,以致完成不了原有知识结构的延伸和扩展。
四、例证法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证法是通过例子来说明概念.以增强理解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很实用。用实际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分析了事例又说明了名词含义、解决了问题。如讲到“抢夺”、“抢劫”两个名词时,我们可以描述(或用PowerPoint给出)电影、电视中经常看到的一个情节:某女肩上搭着一个背包,被不法分子在与之擦肩而过时抢走;那女的立即叫喊:抢劫啊、抢劫啊。请同学们判断到底这女的叫法对不对。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后,就会明确,什么是抢夺,什么是抢劫,以及两者间的区别所在,典型的例子对大家的印象是深刻的,常见的例子同样也是如此,例证后效果就更好。
名词解释的方法是多种的。只要能细心观察。充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就会将它完全说明清楚,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印记;又可借助对名词的理解和理清的思路.使教师将每节课讲好。让学生领会每节课的内容以及精神实质,收到教与学的良好效果。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教师有意识地在一个学期中运用-N三种名词解释方法.结合方法开拓学生的探究、发散、辩证和实践思维。培养学生洞察事物、提炼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授之以渔”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
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明确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自我求得知识的方法。学会自我提高应用技能的方法。
本文编号:4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