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12:08
本文关键词: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对现代教育危机,我们需要从古代教育资源中汲取智慧,以社会现实为基础,以哲学思辩态度,发掘传统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背后的教育原则和规律,重新反思“圆性之学,成德之教”的“教化”之意。本文对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立足孔耶时代背景,以《论语》、《四福音书》为基础文本,以哲学比较的视角,还原孔子与耶稣的教育思想。从哲学视域的三个维度,即本体论、价值论及实践论方面,对孔耶教育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孔子与耶稣对各自本源思想“天”与“上帝”观念的解读,产生了具体“仁”和“神爱”的教育思想并形成了特有的核心价值,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进行着检验和发展。通过比较可发现孔耶教育哲学思想在本源、价值及实践层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哲学视域内又有着原则或规律上的互通。通过对孔耶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的整体把握,回归比较哲学的主旨:通过与其他文化的比较触发灵感,对社会教育实践进行启发和补充。辩证的分析孔耶教育哲学思想的历史作用,以哲学的视角对待两者的冲突与会通。针对当代教育的需要对孔耶教育哲学思想比较中所共有和可彼此借鉴的原则进行理性应用,并为应对当代教育危机提供理论资源。
【关键词】:孔子 耶稣 教育哲学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0-0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二、研究综述9-11
- (一)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研究综述9
- (二) 耶稣教育哲学思想研究综述9-10
- (三) 孔耶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现状及趋势10-11
- 三、孔子和耶稣的思想交流史概述11-12
- 四、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12-14
- 五、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点与不足14
- (一)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14
- (二) 本文不足之处14
- 六、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14-16
- (一) 本文研究思路14-15
- (二) 本文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孔子与耶稣生平及其教育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6-21
- 第一节 孔子与耶稣作为教育哲学家的生平16-18
- 一、平凡而伟大16-17
- 二、神秘而真实17-18
- 第二节 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8-21
- 一、周室衰微与“礼崩乐坏”18
- 二、罗马殖民与“律法至上”18-21
- 第二章: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的本体论21-31
- 第一节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存在基点21-24
- 一、商周时期的“帝”、“天”观念21-22
- 二、孔子之“天”22-24
- 第二节 耶稣教育哲学思想的本体来源24-27
- 一、圣经犹太民族的“耶和华”24-25
- 二、耶稣的“上帝”25-27
- 第三节 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本体论之比较27-31
- 一、“天”与“上帝”28-29
- (一) “天”与“上帝”的相通28
- (二) “天”与“上帝”的相异28-29
- 二、天人关系与神人关系29-31
- (一) 推动教育思维进步的一种约定29-30
- (二) “天人”与“神人”关系中的地位差异30-31
- 第三章: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的价值论31-41
- 第一节 孔子之“仁”的教育理念31-34
- 一、出新复古31-33
- 二、仁道之于天下33-34
- 三、修己安人34
- 第二节 耶稣的“神爱”教育思想34-37
- 一、推陈出新35
- 二、神爱之于万邦35-36
- 三、生命永恒36-37
- 第三节 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价值论之比较37-41
- 一、“仁”与“爱”37-39
- (一) 人类普世价值的需求37
- (二) 最高原则的理想主义困境37-38
- (三) 温和专制与身份虚无38-39
- 二、“内在”与“外在”的超越方式39-41
- (一) 人性关怀的实现方式39
- (二) “内在”不足与“外在”过度39-41
- 第四章: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的实践论41-51
- 第一节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实践41-45
- 一、授业解惑41-44
- (一) 有教无类41-42
- (二) 因材施教42
- (三) 启发引导42-44
- 二、弟子的践履44-45
- (一) 遵循孔子教育基本精神的不同思想倾向44
- (二) 孟子、荀子人性论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化44-45
- 第二节 耶稣教育哲学思想的实践45-48
- 一、解经传道45-47
- (一) 先知预言45-46
- (二) 圣灵教导46
- (三) 喻言启发46-47
- 二、门徒的追随47-48
- (一) 以殉道的方式对耶稣教训的绝对继承47
- (二) 圣徒保罗对耶稣教育思想的神学体系化47-48
- 第三节 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实践论之比较48-51
- 一、授业与传道48-49
- (一) 教育实践对象的普遍化趋向48
- (二) “学”与“教”的教育实践路径48-49
- 二、儒家与基督教教育哲学的基本实践精神49-51
- (一) 世俗社会与神圣思想的实践互动49-50
- (二) “内圣外王”和“博爱平等”的基本教育精神50-51
- 第五章: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思考51-60
- 第一节 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的冲突与会通51-55
-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解51-53
- 二、教育目标与价值追求53-54
- 三、教育的理想和实践54-55
- 第二节 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于中国当代教育55-60
- 一、孔子与耶教育哲学思想的辩证分析56-58
- 二、教育思想的本源、价值及实践取向的思考58-60
- (一) 教育思想的本源思考58
- (二) 教育价值的核心取向58-59
- (三) 教育实践的现实观照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介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正平;章小谦;;中国教育概念史研究刍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梁燕城;孔子的方法学——从本体诠释学模式研究孔子哲学[J];文史哲;2005年02期
3 黄保罗;;汉语学术神学视野中的耶儒对话[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裴永仙;;孔子和耶稣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比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细成;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柳金言;从和谐角度对《论语》和《圣经》的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0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