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以青州中学为例探讨和研究中学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发布时间:2014-08-12 17:24

引 言

在精深博大的中华文化之林,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的国粹,是风姿卓异的一朵奇葩,被视为世界上最独特的“东方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核心,书法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绵延久远的历史,具有广泛积极而深刻的影响。2009 年 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表明了世界人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关注与认同。
前辈学者对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有着精辟的论述。熊秉明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林语堂先生则认为“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审美观念的条件,可以作为中国人审美的基础知识”。周维军先生认为“书法教育的文化本质在于,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自古已经纳入中华民族的生命机制。

……………

第一章 研究缘起——中学书法教育的窘与幸


现在中小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据报载,2009 年某大学对 2100 名大一新生进行了汉字书写测试,其中有 320 余名不及格。[1]评卷专家形容这部分学生的字,“七拐弯、八拧劲,弯弯曲曲,好似蚯蚓找妈妈”。书法教育危机还表现在部分学生对字的好坏毫不在意。“提笔忘字”现象也日益严重,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好多字不知道怎么写”的人数占 45.2%。书法在当下黯淡了它曾经辉煌的面目,不得不让有文化良知的人们感到心焦。
环顾四周,少数的书法精英们勉强支撑着 5000 年中国书法的巍巍大厦。中国现有的书法人口与 13 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极不相称,有的人甚至“丢了自己的祖先去拜人家的佛堂”——认为电脑输出的整齐划一的汉字完全可以代替书法,甚至主张将方块汉字完全拼音化。所有这些,让我们思考如何让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如何让书法教育真正由少数精英的艺术化书写,成为大众相濡以沫、沉浸其中大众艺术呢?


一、书法——基础教育阶段的短板
书法课在当下的中国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两头热,中间凉”的地位,高等书法教育象牙塔式与基础书法教育的缺失并存。
所谓“两头”指的是小学和大学。关于大学书法教育,有学者作了充分肯定:“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完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外国留学生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并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和学术化的道路”[3]小学的书法教育好于中学,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而中学阶段因为忙于应付升学考试,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书法教育没有进入某些中学的教育课程,导致学生作业试卷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连书写的工整性都难保证,更遑论艺术化的书写——书法了。中学生参差不齐的书写水平是目前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由此可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建议学校开设书法课,有效实施书法课程,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著名作家王蒙大声疾呼:“百余年来,古老的汉字置身于传统与现代的漩涡,守望着命运的沉浮起落,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更是一个日渐强大的国家永远不可忘记的历史。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书法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关系到书法这门艺术的兴盛与衰亡。毋庸置疑,学校将责无旁贷地承载起这一历史使命。

二、造成当下书法教育短板地位的原因

作家以挽叹的笔调和展望的心绪叙写了从近代以降中国书法艺术一步步滑向衰落的命运。鸦片战争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古老的中国大门,巍巍华夏发生 3000 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革,传统文化从器物到制度、观念都受到猛烈的冲击与批判,毛笔书法艺术这一中华文明的象征和载体,其润峭徐缓的节奏追不上快捷迅驰的时代步伐。再加上钢笔等西方便利的书写工具的渗透,毛笔文化作为一个古老中国文化的象征,渐渐远离了大众视线,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或者在书协等文化圈内延续往日辉煌。
……………


第三章 书院背景下的中学书法…………………13
一、该课题的研究现状…………………………13
(一)近年来古代书法教育的相关………………………13
(二)近年来学校书法教育的相………………………15
(三)近年来国内书法校本课程建……………………16
二、关于本校新一年级书法艺………………19
三、基于本地资源的中学…………………20
(一) 书法校本课程建设的几………………………21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22
(三)青州一中书法校…………………………………24
第四章 对探索性课程教学案例………………………………………30
结语、让中学书法教育成为通向…………………36


第四章 对探索性课程教学案例的描述


参加书法学习的高一同学都是对写一手好字充满向往、对书法充满热爱之情的学生。他们在翰墨飘香的书法教室里感觉很新鲜,但是对于书法学习需要付出的心血、持久性、需要的耐心估计不足。小时候都有看老人等周围的人书写的经历。个别的曾经在儿时参加过书法兴趣班。但是对于书法的系统知识知之甚少。初学书法,学生们兴趣盎然,拿起笔来直接就“划拉”,对于老师的讲解却听不进去。但是,书法第一课对于调动学生学书兴趣,激发他们对书法的热爱至关重要。并且,一些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知识。学生急于书写,享受挥洒乐趣的积极性不能不保护,但是很显然,单纯的进行书写练习等于随意涂鸦,起不到学书第一课的启发与开篇的作用。
本节内容丰富,从经度上来说涉及 5000 年中华文明史,从纬度上来说涉及书写的姿势、字体的演变和风格特点的变化还有中国书法特有的书写工具等。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们将书法放在历史、人文、社会、自然、民族多角度的大背景下去认识书法,以此来建构学生们自身的书法文化结构。使他们认识到,书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将其放在一个更宏阔的文化大背景下去认识和思辨,不能单纯从实用的角度去理解书法,仅仅追求技法的纯熟,否则这种肤浅的认识,只会导致书法创作浮于表面,浮光掠影,创作生涯昙花一现。
…………………


结语、让中学书法教育成为通向中国文化经验的入口


或许,中学书法教育在高考的高压态势下,不可能像其它国家一级课程一样,能够在阳光下恣意生长。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逃避的理由。放眼四望,周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书法教育的天地里开疆拓土,大家积极努力,开发、整理、利用书法文化的独特课程资源,建构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坚力量。
青州一中的书法校本课程,自 2011 年开始,已经开展将近三年。两年多来,书法校本课程以选课走班、社团活动课程等形式,从课程建设、选课指导、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等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本校学生进行书法欣赏和学习的较为成熟的思路框架和发展模式。对学校丰富的书法资源进行了整理归档,书法教学的硬件和科研工作也一起跟上。学校装备了书法教室,教室里笔墨纸砚齐备,还配备了投影仪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学生上课时只要轻装上阵,只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就够了。学校还特地开辟了名为“书院悠韵 翰墨飘香”的展览空间,专门展览学生和校友的书画作品。课程实施以来,有 500 多名学生走进了书法课堂提高书艺的同时,也被中国书法的魅力所深深折服,其中,郭艺涵、张潇、张亚宁等同学受益于学校的书法教育,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高煜钧、郇长胜、李艺凝等同学的书法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的专业书展中获奖。2013 年 5 月中央电视台“数字书画”频道携全国 70 多位书画家来到松林书院同学生们进行交流活动(图 12),学生的书法作品得到了艺术家们的鼓励和首肯,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与老师们倾心的付出和学生们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