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机制
本文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机制
【摘要】: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的三大核心机制:基于虚拟和可复制资源的补偿与转移机制;基于虚拟和快速延伸的资源共享机制;基于虚拟时空的延伸和学习工具的创新机制。指出了这三项机制可以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四川省达州中学;四川省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义务教育均衡 机制 分析
【基金】:四川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科研课题(编号:SCZC201525) 达州市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编号:DZKY201554) 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编号:SCPJKYFZ201522)资助
【分类号】:G434;G522.3
【正文快照】: 1引言义务教育是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是无偿的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1]。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教育事业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越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荣;喻登科;;中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01期
2 周振军;边晓娜;贾永江;;教育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机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周杰;熊才平;杨文正;海欣;张文超;;基于用户反馈的教育信息资源购买服务计量模型与仿真[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4 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5 张茂聪;;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基于山东潍坊市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胡耀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的义务教育政策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7 贾靖林;林文婷;熊才平;黄伟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文化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7期
8 张屹;王曦;李媛;林利;;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投入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8期
9 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陈耀华;;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1期
10 祝智庭;许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忠江;;偏向城市的教育支出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和局部均衡及一般均衡分析[J];西部论坛;2011年02期
2 胡铁生;汪晓东;;“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3 娜仁图雅;;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5期
4 郑建炜;王海伦;;面向终身教育的城市终身学习网的现状及改进[J];成人教育;2013年07期
5 梅海莲;陈琳;;数字化学习中文期刊文献统计研究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7 郑旭东;陈琳;;基于词频统计的2010-2012年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8 崔珍珍;;开放大学学生工作支持服务探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9 杨文正;熊才平;江星玲;周杰;;公共服务外包视角下教育信息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10 程学礼;;建立山东省泰安市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翠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玉和;基于利益视角的信息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轩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治理政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范坤;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学军;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张国林;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文正;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李军超;政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丰;基于财政视角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曲洁;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叶兰;广州市区域间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吴华明;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杨聚鹏;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的制度分析及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晓林;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X;基于企业架构的江西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构建[D];南昌大学;2011年
6 朱爱芝;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娄立原;重庆高校校际外语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红卓;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深化研讨: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群建众享模式构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鲁瑞娟;山东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的评价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10 张栋科;统筹城乡发展中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蓉;我国公共教育制度与教育均衡化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吕森林;重建教育软件产业链[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8期
5 王珠珠;;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8期
6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7 陈庆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8 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必须防止的倾向性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10 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湖南大学 刘宛晨邋罗中秀;[N];光明日报;2007年
3 合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凌有江;[N];光明日报;2008年
4 谢湘 原春琳;[N];协商新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植青;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观念的变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婷婷;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空间统计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衍达;《信息技术系列教材·序》[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叶金霞;论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9期
3 韩朝晖;;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9期
4 齐金栓;“咬”定信息技术不放松[J];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期
5 周勇,王兵;信息技术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重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海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太原科技;2002年04期
7 鲁洁;利用信息技术开创 “实时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04期
8 康双珍;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1期
9 杨宣培;;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须做好四项准备[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5期
10 张治平;;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信息技术与园林绿化现代化[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义信;;论信息技术[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杨冰;;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5 蓝莹;;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6 戴国忠;;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7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黎明;2005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召开[N];人民邮电;2005年
2 彭守一;浅谈信息技术在保险业中的运用[N];中国保险报;2007年
3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小学 卢均峰;如何激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轲真;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肖华;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7年
6 马晓芳;信息产业部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立法[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胡红军;我国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立法进程[N];经济日报;2007年
8 赵波;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是途径[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蓝建中;被动的信息技术经济化[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杨金志;我国农业将广泛应用生物和信息技术[N];农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亚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5 胡新丽;信息技术对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春玲;信息技术的经济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7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晓春;碰撞与融合:信息技术嵌入政府部门运作的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娇;烟台地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调查与分析[D];鲁东大学;2012年
2 毛爱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点的归类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朱梓伊;目标重构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4 赵龙;信息技术对残疾人的价值补偿[D];渤海大学;2015年
5 吴文征;信息技术课中基于“任务驱动”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6 李硕;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信息技术利用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宝亮;Scratch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飞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案倒库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熊哲贤;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D];复旦大学;2014年
10 赵晓琴;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4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5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