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由“失语”走向“参与”:重建学生与课程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12 00:03

  本文选题:学生 + 课程参与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23期


【摘要】:随着课程实践的深入开展,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的主体性逐渐凸显出来,开始由"失语"状态走向课程参与。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的课程参与,要求课程类型的设计不仅仅体现在文本式课程上,还应有体验式课程、经验式课程以及探究式课程等。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的课程参与,则要求课程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都要纳入到学生课程参与的范畴中来。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practice,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as a group is gradually highlighted, starting from "aphasia" state to curriculum participation. As positive responders, students' curriculum participation requires that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types should not only be embodied in text-based courses, but also experience courses, experiential courses and inquiry cours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s joint researchers requires that all aspects of curriculum practice, including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students' curriculum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石家庄经济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尹弘飚,李子建;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青,孙凤梅,宋敏,王立华,李为人,潘进;大学物理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刘育锋;论职业导向的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模式──美国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方法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5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6 林向阳,黄汉升;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筛选机制和评价模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调研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8 郜岭;;试析课程开发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申仁洪;现代科学观及其教育表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骥;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10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4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唐安奎;西部农村初中职业教育及其课程设计初探——以富顺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阳春;论教育理论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巩江;中学生物学利用CAI开发学生多元智力的研究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刚平;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刘启迪;试论学生与课程实施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2期

3 尹弘飚,李子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北碚实验区的个案调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胡东芳;课程共有:一种新的课程权力分配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5 蒋建华;权力多极化的课程权力定位——超越中央与地方的思维框架[J];教育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杰;;加强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年11期

2 李海燕;;走进“对话”课堂[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02期

3 孙玉虹;;探索赏识教育[J];青年思想家;2002年03期

4 张亚蜀;;美国课堂教学见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4期

5 徐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赴新西兰培训有感[J];考试(中考版);2007年02期

6 王成启;;课堂学生活动的三种境界[J];人民教育;2007年17期

7 吴丽娜;林高明;;倾听课堂的脉搏[J];师道;2007年Z1期

8 王光辉;;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7年12期

9 陈慧芬;;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灵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年11期

10 娄延果;郑长龙;;对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J];教育文汇;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小梅;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N];安庆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爱玲 实习生 乔智敏;校园周边咋有这么多辅导部[N];运城日报;2010年

3 江苏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军;让学生参与教学[N];中国体育报;2004年

4 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冯建 姚夏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畅通民声渠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靖江市实验学校 缪文初;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有效性的策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兴化市教育局 夏桂成;开放的课堂天地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秦凤军(作者单位:曲周县教师进修学校);营造数学课堂“情境”[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8 权云霞;学生教育要注重人本化[N];甘肃日报;2007年

9 记者 贺恩建 色珍;拉萨七县教师“赛课”开始[N];拉萨晚报;2010年

10 赵宁宁;全球化平台 规范化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2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碧琪;中学生参与“网婚”现象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阳;中学生网络学习在线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史克;“好课标准”的制定及其推行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晓彤;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案制教学法的实施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中学习活动情况统计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钟学红;MiniQuest的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玉环;课堂教学民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高洁;基于“学习村庄”平台的专题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玮;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合作型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花;“角色赋予”教学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7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007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d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