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杜威教育目的观的启示
[Abstract]:As the core element of curriculum, curriculum goal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value.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view,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in the past emphasized the planned, static and external objectives, that is, the preset curriculum objectives. This attitude towards curriculum objectives can not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rrectly? In fact, Dewey has already given u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in his works: curriculum goals need to be generated on the basis of presupposition.
【作者单位】: 武汉体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施良方;简论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06期
2 杨小微;综合课程及其动态生成[J];学科教育;2002年12期
3 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谷贤林;国外儿童教育理论演进探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10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美云;;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黄宇红;;什么样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对我们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文慧;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少婷;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甫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10期
2 恽昭世,王洁;普通高中综合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茵;;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J];科技资讯;2006年22期
2 金杨芬;;关于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3 万学成;;关于中职学校教师备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4 刘薇;;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7期
5 王书彦;;数学课中机智应对“预设”与“生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5期
6 徐河南;;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7 张灵波;;语文课堂,预设和生成的有效统一[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8 仇雪峰;;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11期
9 陈会理;;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预设与生成[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1期
10 项延行;;教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群;;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场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张晓东;;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方俊;;语文教学,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朱乃红;;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李冠莲;;有关中学音乐欣赏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开有珍;;建构“三维目标”下的《物质结构》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7 李端勇;乐成双;鄂青;吴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时效分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8 李树怡;宗华敬;靳润成;于小霞;;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研究——兼评我国体育课程目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张克秀;;让教案预设与课堂生成共精彩——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语文课堂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建平;北京多元途径实现课程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韩国海;从课程目标角度审视“三维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兰方;技术生成人文精神[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4 李祥水、特约通讯员 张泽宣;一批科研成果加速战斗力生成[N];中国国防报;2001年
5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文秋芳;真正达到英语课程目标就是学生的根本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郑慕贤;拿走“玻璃”,让“鱼儿”游到对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黄泰岩;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家如何生成?[N];科技日报;2001年
8 魏峰 特约通讯员 舒春平;把人才素质作为战斗力生成的“孵化器”[N];解放军报;2001年
9 封留才 江苏省口岸中学校长;以榜样力量引领人[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江苏省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鲍卫民;新课程下教材内容与目标的关系[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明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生成论[D];四川大学;2005年
2 朱继军;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易丽;学校转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6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7 赵彦俊;“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养彪;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潘献其;大陆与香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洁;《高中音乐鉴赏课》三维目标的实践与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敏;艺术类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善梅;中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之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新娟;世纪之交两岸三地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磊;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佳;价值观目标在中学德育课程中的落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夏芳;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慧;辽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60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6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