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思维及其教学意蕴
[Abstract]:Generative thinking thinks that things and their essence are generated in the course of their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pre-existing.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ing relations, re-creation, non-linearity, process and concreteness. Under, the student is the productive existence, has the infinite development possibility; The teaching is the process existence, has the infinite creation possibili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08JC880015)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辛继湘;生成性思维: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2 迟艳杰;教学本体论的转换——从“思维本体论”到“生成论本体论”[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3 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赵光武;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4 崔晓文;直觉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朱荣英;孤独个体的生命悲歌——论现代西方生存哲学的研究视域[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胡景敏;;从真实的时间出发——论柏格森哲学的逻辑起点[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何兴华;空间秩序中的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8 杨晓;;复杂哲学视野中的终身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澍;;批判与超越:论中国教育学的理论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赵友元;转换教育思维 重读“教育规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3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于冬青;幼儿园生成课程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岳伟;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峥;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D];河南大学;2002年
5 陆勇;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6 杨四根;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新芝;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进霞;迈向滋润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学;2004年
9 叶军;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2 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卜湘玲;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之比较及其反思[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靖国平;论智慧的涵义及其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张天雪;论校长教育政策体验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郭晓明;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7 何旭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8 夏小刚;略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母小勇,薛红霞;后现代高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原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10 郝德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程探究逻辑的后现代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祖兵;;教学即“可能生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2 高智红;;从过程观看教学中的唤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3 彭康清;曾雪琴;;再谈教学过程的本质[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4 丁伯权;;肯定的评定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5 粟增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流教学过程之辩证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6 周永红;;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
7 王林绪;;谈幼专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8 瞿伟;;动静结合,让课堂充满生机[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9 杨强;杨学光;王涛;;浅谈教师的职业素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3期
10 刘晨晨;王伟;;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峰;严军;张香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研究[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翟先萍;周志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规律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崔定升;;教学过程矛盾运动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与实践模式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徐云鸿;;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谢水芬;;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辩证观 兼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张敏;;信息环境下互动教学研究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毛占稳;;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思考[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周艳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的高职高专教学[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罗英茹;王炜;张景仁;马民;;网络课程教育质量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立军;;考生心理失衡简析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晖;“设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N];九江日报;2010年
2 崔玳醴 利州区大东英才学校;巧用多媒体让教学过程更加和谐愉悦[N];广元日报;2009年
3 李天虎;学比教更重要[N];中山日报;2005年
4 安塞县延安保小 刘桂莉;教师应做到“三不要”[N];延安日报;2010年
5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 康广印;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N];学知报;2010年
6 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写给明天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实验小学校长 赵建华;“喜新”不能“厌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卫辉市第九中学 满海群;如何定位教师的角色[N];新乡日报;2008年
9 胡承武(作者单位:兰州市榆中县麻家寺学校);教与学的转变[N];甘肃日报;2005年
10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文教室 冯福泉;主辅备课模式好处多[N];中国教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莹;从预成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新走向[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陶慧敏;走向生成[D];河南大学;2006年
3 吕朝煈;教学过程中伦理问题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德汞;教学过程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孟云;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民主素质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费秀芬;试析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教育教学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8 李丽娟;在线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杨波;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晓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与学过程评价设计[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9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9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