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校际均衡的公平与路径

发布时间:2018-10-21 18:24
【摘要】:校际均衡发展的公平指向具有教育自身的逻辑,这一逻辑的起点是人性。从人性和教育系统两种视角进行考察,得出区域内校际均衡的公平逻辑,在于"基本"资源配置的完全均等和差异性均衡的有机结合。在对阻碍校际均衡发展的三个偏颇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校际均衡发展的路径:首先要实现所有学校在基本办学标准上资源配置的完全均等,同时要创建富有个性的特色学校,促进儿童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还要对薄弱学校和处境不利儿童进行一定的教育补偿。
[Abstract]:The fair direction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schools has the logic of education itself,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logic is huma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uman nature and education system, the fair logic of inter-school equilibrium in the region lies i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complete equalization and differential equilibrium of "basic"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discriminating the three biases that hinde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chool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s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among schools: first, we should realize the complete equality of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basic standards of running a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characteristic schools with full personality, to promote the full, fre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and to make certain educational compensation to weak schools and disadvantaged children.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后勤管理服务处;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经济发达地区中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DFA110213)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祥;关于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2年04期

2 任雪莲;刘六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祁型雨;区域教育发展的差异与教育政策的宏观调控[J];教育评论;1999年06期

4 焦瑶光;区域教育研究的兴起和区域教育学的创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郑琰;;办面向平民的教育[J];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04期

6 薛道华;;增强区域教育竞争力 促进四川省教育均衡发展[J];理论与改革;2006年05期

7 董泽芳;论区域教育统筹[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刘旭东,,何波;论区域教育发展差异与我国教育的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01期

9 顾建军;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探讨[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静漪;;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制度分析与改进[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德祥;;关于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翟静丽;;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行为失当的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栗玉香;;指数化监测:义务教育均衡效果评估的新视角——北京市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耀宗;童宏保;;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执行中的困难及解决策略[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冬怀 记者 李天然;西岗区全力推进 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N];大连日报;2010年

2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武向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七种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燕;基于网格社区的教育资源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艳;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秀川;济南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4 冯静敏;青岛市义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陈燕;安徽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9 马红兵;略论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隋明刚;中日义务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5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285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9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