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4 20:59
【摘要】:1977年邓小平先生首先确定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并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大专以上入学率逐年增长。可以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但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很突出。例如,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全国虽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择校”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教育经费紧张,上世纪末提出的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依然没有实现。 现阶段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更加公平的分配教育资源,中小学教育阶段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中小学入学普遍采取“就近原则”,按学区划片入学。这一看似公平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财产数量逐渐拉开距离,处于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社会阶层的居民对于子女的教育需求呈现了多样性。现有的中小学教育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家长对于教育的差异化需求,必然导致了择校行为以及“择校费”现象。我国目前中小学均采取“就近入学”政策,公立学校之间原则上不允许择校入学,因此,许多有条件的家长选择了“非理性”择校入学。数据显示:处于社会中上层的群体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高于同类支出的平均水平。高职位和高收入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或关系将自己的子女送入“重点校”或“示范校”就读,占有优质教育资源。这就导致了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矛盾:即中小学“就近入学”原则和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匮乏与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差异需求之间的矛盾。 其次,我国教育人事制度和教育发展目的同样不利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每所中小学所能提供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能令家长感到满意。笔者从鞍山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辽宁省内各市多数中小学招聘教师主要还是通过市人事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多数学校缺乏自主选择权,导致各学校并不都能得到自己满意的教师,从而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再次,由于中小学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所产生的外溢性以及我国政府考核官员政绩的标准使得政府对于供给义务教育这种公共产品缺少积极性。中小学教育投资数量大,见效周期长,在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更愿意供给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 基于以上事实,本文认为:发展民办中小学教育是解决由于经费不足而导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以及配置效率低下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合理的疏导家长的“非理性择校”行为。我国民办教育体制灵活,办学特色突出,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家长的不同需求设置课程。同时民办学校大多设有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于这种委托—代理人的关系,民办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日常工作管理相对于公立学校来说更有效率。 从现实意义考虑,民办教育作为民间资本的载体成为了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种所有制并存承认了民办教育存在的合理性。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民办教育开辟了“另一条教育跑道”有背于义务教育公平性的本质,所有的适龄儿童应该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2006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该法案只规定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并未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受教育的结果。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可能做到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质量完全均等的义务教育。这种片面的“公平”的理解是狭隘的,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从法律角度来看,“择校”行为和“择校费”现象并未与《义务教育法》相违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择校”行为和“择校费”现象使得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优化资源配置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出现了哪些问题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佐证。 本文以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分析为主线,详细论述了民办义务教育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民办义务教育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提出问题部分包括:首先定义了基础教育的产品属性,划分了政府和市场供给基础教育产品的分工。其次,在中小学教育多样化需求的背景下,根据消费—收益原则,对于中小学教育的产品属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并从理论上指出了目前的中小学私人供给和生产的可能性。这一延伸的产品属性是中小学教育多元供给主体的理论依据 分析问题部分包括:从中小学经费保障体制入手,分析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考核标准的特征,结合中小学教育的一般产品属性,寻找出我国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义务教育整体质量不高。 解决问题部分包括: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都经历过相同的过程,比较成功的经验都是通过发展私立教育来解决问题。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私立教育的交易费用低于公办教育。生产成本可以由规模效应的提高而降低,但交易成本更多的依赖管理模式和制度因素,在公办教育体制下,交易成本降低有一定的难度。其次,私立教育的发展可以使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资源配置更加公平,降低义务交易基尼系数。 本文可能的贡献为:①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入学阶段存在的基本矛盾以及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家长对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差异化需求,义务教育产品的属性逐渐发生变化,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已不再满足。②根据交易费用原理分别计算了公办中小学与民办中小学的交易费用,从而得出民办中小学具有相对较低的交易费用。 本文的不足:①由于新制度经济学和主流观点对于交易费用的计算还有比较大的争议,本文计算交易费用的方法虽然不是最准确的,但是在目前的研究成果情况下,这种方法是最合理的。②对于中小学教育基尼系数的引用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我国对于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的毕业生缺乏长期的跟踪,因此无法直接比较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毕业生的成材率。本文只能采用教育基尼系数的计算反映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性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2.3
本文编号:2311119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恒昌;西方激进派的“一致性”理论与世界教育私营化的勃兴[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李文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韩嘉玲;;流动儿童教育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7 张维平;徐兴旺;;对修订中的义务教育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李华;;城乡公共品供给均等化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J];财政研究;2005年11期
9 王鹏;;学校选择制度新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以渝;;机制论:涵义、原理与设计[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善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本文编号:2311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31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