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及解决策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basic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evaluation literacy has not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shackles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and has been marginalized i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eachers' evaluation accomplishm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five effective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2009年度宁夏高校科学研究项目“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问题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克健;王泽农;张洁;;日本教师录用考试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少非;校内考试监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衷克定;李燕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2期
2 夏木美;翟晶;;基于TQM理论的应用型大学考试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2期
3 王小丽;;日本公立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实施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陈玉华;;新课程的推进急需教师评价素养的跟进——兼议教师评价素养欠缺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2期
5 陈玉华;咸富莲;;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7个样本市(县)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1年27期
6 王少非;;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框架及发展建议[J];人民教育;2008年08期
7 杨国海;;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及框架[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贤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程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洁敏;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信息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佳娟;专业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楠;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0年
4 安路萍;中日硕士研究生导师制比较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马宁锋;欠发达地区中学物理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6 彭敏;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结构与发展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小强;中美中小学新教师录用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林玲;基于网络的《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考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1年
9 郏璨璨;爱尔兰与中国初中物理内容标准与考试的一致性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宁;一致性研究:初中物理内容标准与中考之间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葵芬;发达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之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三轮定宣,臧俐;同向21世纪的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及展望——尊重个人尊严(人的尊严)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杨晓江;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五年研究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4 余文森;现行校内考试制度的弊端及其改革[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3年Z1期
5 葛大汇;学业测量与评价的理论背景[J];现代教学;2005年05期
6 刘吾驹;美日教师任用制度及其借鉴[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王少非;;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障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9期
8 崔允o7;夏雪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处在十字路口——兼论评价范式的转移[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7期
9 王欣;;旅美见闻[J];21世纪;2009年01期
10 蓝剑平;;对西方政府治理新模式的思考及启示[J];唯实;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虎小成;;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年32期
2 戴志强;;新课程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6期
3 江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6期
4 杨柳;韩伟;;新课程背景下贵州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调研[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易群红;黄致新;;新课标下湖北省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秦海燕;;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及问题[J];山西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7 咸富莲;陈玉华;周福盛;;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及解决策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路生泉;李万霞;;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浅谈[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7期
9 苏雪梅;;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8期
10 王润梅,杨文义,孟双明,张秀茹;中学教师课程观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传虎;;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艳;;普通农村高中班主任应走“专业化”之路[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4 武志达;;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5 杨月娥;;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的研究[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李国林;陈红;;德阳市医疗垃圾的现状及处理对策[A];四川省医疗废物处理工艺与设备开发[C];2005年
7 苑克兴;;关于我国建卫瓷行业的几点思考[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下)[C];2006年
8 许吉;;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变化[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薇;赵俊峰;;课堂环境测量工具的发展与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邵海倩;;新课程继续呼唤新教育者[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余文森;在新课程中重新修炼[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织金县第八中学 陈洁;生物新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N];毕节日报;2010年
3 新泰市第二中学 张烈军;新课程课堂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4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罗国彬;新课程下怎样评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浙江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朱建人;实施新课程 教师缺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文久江;将新课程培训进行到“底”[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武穴市花桥中心学校校长 周寿山;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素质[N];黄冈日报;2006年
8 刘肖;新课程是一种共建的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特邀嘉宾: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蒋敦杰 ■采访人:本报记者于建坤;2007,高考能否与新课程同行(上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罗静;新课程:先培训,后上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小岩;中国有贸易数据的野生植物人工培植现状及管理对策[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虹;中国保险产业组织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晓;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7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姜地忠;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建设;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洁;广西高校教师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吴一含;物理网络教研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陈月花;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科研素质现状与提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4 房濵;青岛市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杜静;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佑生;在新课程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成长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丽;新课程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红彦;从NJEC的使用看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37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33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