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精神环境比较

发布时间:2018-11-23 16:02
【摘要】:目的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精神环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量表家庭环境量表测查芜湖地区初中生1918人,其中独生子女1304例,非独生子女614例。结果独生子女内外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4.998,P0.01);独生子女的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因子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t=-4.073,-3.527,-3.841,-5.030,-2.089,-3.185,-2.024;P0.01或P0.05);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t=3.839,7.137,4.714,5.384,4.225,4.311,4.226,2.667;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独生子女初中生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其家庭精神环境优于非独生子女。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mental health and family mental environment of only child and non-only chil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1918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Wuhu area were investiga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with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and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1304 only children and 614 non-only children. Results the extroversion factor score of the only chil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only child (t = 4.998P 0.01). The score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paranoid ideation, interpersonal tension, depression, anxiety, maladjustment and psychological imbalance of the only child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n-only child (t _ (-4.073) -3.527 ~ (-3.841) ~ (-5.030) ~ (-2.089). -3.185-2.024; P0.01 or P0.05); The scores of closeness, emotional expression, independence, success, knowledge, entertainment,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in one-child famil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one-child families (t = 3.839 / 7.137 / 4.714 / 5.384 / 4.225N / 4.3114.226N / 2.667). P 0.01),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 of only chil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non-only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y mental environmen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non-only children.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
【基金】:安徽省芜湖市科研开发计划项目(2000169-79)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2 王君臣,熊书银;初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1994年04期

3 王明,余存 ,刘若阳 ,王菊芬 ,李朝恩 ,李丹凤;海岛城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4 李晓驷,张育麟,张志军,沈心芳,王莉,杨丽达,王克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个性差异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1年01期

5 魏俊彪;;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年04期

6 肖福兰 ,张其博;关于小学独生子女教育情况的调查(上)[J];人口与经济;1982年01期

7 刘云德,王胜今,尹豪,古清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调查报告[J];人口学刊;1988年03期

8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某些个性特征的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4年04期

9 王玉凤,沈渔惃;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衣明纪,周晓彬,魏书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乔映瑞,,王亚春,张茂林;儿童行为问题脑电图分析125例[J];包头医学;1994年03期

3 孙颖;;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徐明琪,胡蓉,张宝莉;初中一年级学生行为问题的调查[J];重庆医学;2000年03期

5 管冰清;罗学荣;邓云龙;韦臻;叶海森;袁秀洪;宁志军;杨伟;丁军;;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2期

6 姚凯南;儿童心理行为保健工作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华儿童保健;1993年01期

7 吴立云,姚凯南;2—3岁小儿行为检查表(CBCL)的修订[J];中华儿童保健;1993年02期

8 洪琦,姚凯南,刘灵;学龄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偏异的相关研究[J];中华儿童保健;1993年03期

9 仇成轩,刘丽雪,随桂英,胡建勇;济宁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6年03期

10 王亚萍,姚凯南,王若涛;西安地区学龄儿童行为模式5年间变化规律的探讨[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包蕾萍;;独生子女现象的百年回顾与思考——一种集体心理的文化解读[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郑小荣;吴菁;阎蔚;张艳云;;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与家庭关系的初步研究[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3 张旭龙;;浅谈构建和谐垦区与当代青年的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促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张建端;《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修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包蕾萍;中国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结构、来源和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咸金花;父母团体训练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变之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金卫东;“新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殿凤;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5 彭迎春;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伤害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6 席居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蔡军;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詹华勇;独生子女人群口腔不良习惯的调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9 陈晓燕;昆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金明权;大庆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国;当代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J];健康心理学;1993年01期

2 王友,张酉生,高成阁,方明,郭晓荣,张莉英,毛莉君,田萍,高晓兰,谭新,何瑞嫦,陈佩璋,亢万虎,包凤云,张礼清,贺爱珍,杨棉叶,王淑兰,柳树梅,张传录,张育民,程普,何伟;大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抽查SCL-90的调查结果[J];健康心理学;1994年01期

3 勘爱平,李可,马艳敏,丁荭;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4 杨昭宁;中师新生焦虑状况及性别差异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5 夏镇夷;忻仁娥;陈寿康;唐慧琴;柳介丘;;儿童养育方式和心理卫生关系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85年01期

6 唐慧琴;忻仁娥;林霞凤;;全国22省市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之二——4727名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1993年01期

7 魏霖,杨勇超;郑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年04期

8 魏俊彪;普通高中学生孤独、焦虑、抑郁状况比较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9 周伟国;高师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高成阁,亢万虎,王友平,张西生,谭新,方明,陈佩璋,田萍,何瑞嫦,李强;城市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波;冯正直;杨国愉;王立菲;叶立家;;1309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24期

2 刘苓;陈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精神环境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1期

3 王芳芳;刘德华;崔明;;初中优、差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1992年03期

4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5 许同海,孙权科;高校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0期

6 陆桂芝;李响;;影响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3期

7 李权超,李健,杨阳,刘诚;新入伍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8 李志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9 王军,葛小锚,胡健,宋燕,戴敏誉;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9期

10 史青;陈国良;刘晓荣;叶小飞;;电子对抗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个性特征关系分析[J];人民军医;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栗继祖;;煤炭高校新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李丹;刘世宏;周志宏;;青少年电脑游戏状况以及个性特征与游戏时间、游戏暴力程度、行为问题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余琛;;关于知识型人才职业高原的实证研究——以浙江MXD集团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伊丽;武国城;;地震救援官兵应对方式及个性特征的相关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王雷;王明辉;;团体心理咨询指导者的个性特征研究:基于一种组织行为学视角[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梅香;王传升;马振武;;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8 赵伊川;高萍;;80后员工的个性特征及管理策略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潘淑先;;个性特征与抑郁性神经的心理素质探讨[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10 周军;丁黎明;姚萍;丁黎明;姚萍;;女飞行员个性特征调查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瑞英;察右中旗利导政策惠及计生家庭[N];中国人口报;2010年

2 记者 吴林红;计生新规优待独生子女家庭[N];安徽日报;2011年

3 记者 闫晓智 通讯员 王坤 张敏 文艺;开发区发放计生特殊扶助金[N];烟台日报;2008年

4 向昌金;制度性安排保障计生家庭利益[N];中国人口报;2009年

5 高方 兰昊;西青区完善计生利导机制[N];中国人口报;2010年

6 王君;宋楼镇创建“双牵手”活动基地[N];中国人口报;2010年

7 刘天喜邋李海河;磁县14项优惠政策引导生育观[N];河北日报;2008年

8 林继东;方城县完善计生利导机制[N];中国人口报;2010年

9 记者 徐婕;低保独生子女家庭降低领奖门槛[N];昆明日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夏接太;鹰潭市进一步完善利导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仲杰;北京城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爱中华;心理类型理论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俞一彪;基于互信息理论的说话人识别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4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徐莲香;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与相关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许毅;男性同性恋的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文燕;个性与情志致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杨宏伟;可交互智能虚拟主体及其情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平;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特点以及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启文;职业潜水员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初秋;长春市小学生肥胖状况及心理因素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慧;长春市中学生肥胖状况调查与心理健康状况[D];吉林大学;2006年

5 薛蕾;服刑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封莉莉;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慧玲;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思远;沙盘游戏对孤儿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程亮;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何长才;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51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351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9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