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后现代主义教学研究范式:吸纳、批评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8-12-16 10:35
【摘要】:在引进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现代教学研究予以检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教学研究范式,对教学研究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辩证吸收其打破权威、尊重人性、凸显创生、融合科际、开放多元、追求发展等积极主张;另一方面批判否定其目标迷失、内容虚无、思行分裂、科学消解、理性否定、主体解构等消极影响;同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流、营造对话与争鸣的氛围等举措,构建中国气派的教学研究范式。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western postmodernism philosophy to review the modern teaching research, the post-modernism teaching research paradigm has a comprehensiv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one hand, dialectical absorption of its breaking authority, respect for human nature, highlight the creatio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open and pluralistic, the pursuit of development and other positive ideas;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ritical negation, such as loss of goal, nihilism of content, division of thought and practice, scientific deconstruction, rational negation, deconstruction of subject, etc. At the same time, by adhering to Marxist epistemology, learning from foreign advanc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carrying forwar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alizing the conv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dialogue and contention, and so on, Construct the Chinese style teaching research paradigm.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学生工作部;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高校课题项目(10-GJ-1301)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耀基;论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孙利天;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东方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3 陈晓端;当代教学范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权;;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盛峰;;“训导-自主”——安徽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观层面主导教学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吕菲;;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统分结合的双层教学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陈虹;;英语教学中后现代主义师生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申慧林;;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8 艾福成;庞立生;;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沈文斌;;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10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燕萍;开放性课堂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汪学军;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宇伟;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8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9 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明信 ,张敦敏;回归“当前事件的哲学”[J];读书;2002年12期

2 孙利天;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东方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元,姜丰;中国当代小说中后现代性的扫描[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2 张仲民;;后现代主义史学之主张与评价——以Re-thinking History和《历史的真相》为例[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2期

3 杨忆南;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电脑游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拴云,唐智松;后现代意域:现代教育目的的转向[J];太原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黄有迪;后现代游戏说不符合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的原则[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曾耀农;后现代主义与新时期影视[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7 王工一;;多尔“4R”理论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闫艳;;威廉斯:“没有意念,除非在物中”——有关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阐释[J];人文杂志;2006年01期

9 陶渝苏;;人道的困惑——谈后现代主义对古典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董琳琳;;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对大学英语教改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素卿;;都市地理学的理论光谱与发展趋向:从人文生态学派到后现代主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峻;刘晓刚;曹霄洁;;现代科技革命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发展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万武;一上路就迷失的教训[N];辽宁日报;2008年

3 肖四新;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折射与变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李丽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N];学习时报;2010年

6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7 王守仁 童庆生;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N];文艺报;2007年

8 杨生平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佩里·安德森:后现代主义共生着两种对抗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胡作玄 中科院系统所研究员;数学是后现代思想的根源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后现代主义与新红酒文化[N];财经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7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旭\,

本文编号:2382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382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e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