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以4R理论为核心的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8-12-17 18:06
【摘要】:现代教育日益呈现出工具主义及机械主义的弊端,多尔就此提出了以4R理论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开发应该体现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并由此形成了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师生观。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Abstract]:In modern education, the defects of instrumentalism and mechanism appear day by day. Dole puts forward the 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view with 4R theory as the core, and thinks tha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hould embody richness, regression, relevance and tightness. And thus formed a new view of knowledg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students. Dole's 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view provides some useful enlightenment for educational reform.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令泰,肖美艳;ODES理念和“4R”标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一种解读及其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金洁;;对外语教学的认识论思考——利奥·范·利尔《语言教学大纲中的互动:意识、自主和真实》评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强粲;;语文教材中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例析《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9 何李来;;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何李来;;STAD型合作学习:教育学课程教学新尝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5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申慧林;;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蓁;基于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燕萍;开放性课堂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宇伟;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7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8 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宝山,孙福万;21世纪课程目标:向后现代教育过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哲玲;刘奕;;浅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2期

2 蔺艳娥;邓红章;;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张雪;;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与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08期

4 侯晓倩;;浅析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01期

5 闫智勇;毋丹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超越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窠臼[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6 廖勇;卢小新;;“4R”课程模体与启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7 皮武;;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略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余燕黎;;浅谈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4期

9 王友缘;;课程: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历险——在泰勒与多尔之间[J];学前课程研究;2009年05期

10 王工一;;多尔“4R”理论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慧娈;;跨文化与交互性:——第27届ISME专题研讨会(Symposia)的后现代追问[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素卿;;都市地理学的理论光谱与发展趋向:从人文生态学派到后现代主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峻;刘晓刚;曹霄洁;;现代科技革命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发展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万武;一上路就迷失的教训[N];辽宁日报;2008年

3 肖四新;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折射与变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李丽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N];学习时报;2010年

6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7 张勇;A股机会来临[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王守仁 童庆生;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N];文艺报;2007年

9 杨生平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佩里·安德森:后现代主义共生着两种对抗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胡作玄 中科院系统所研究员;数学是后现代思想的根源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7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旭\,

本文编号:2384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384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