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2008XAI001)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助项目(200408)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志辉;教育的内在失衡与重建——人之和谐发展视角的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乐军;远程教育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模型的系统化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6期
3 岳欣云;;复杂思维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4 乐军;;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刘德华;交往理论视阈中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变革[J];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谈利兵;;论“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的课堂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7 陈芳;;弘扬我国民族优秀道德传统[J];发展研究;2007年08期
8 高炳学;;面向思维方法的教学方法框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李政涛;;追寻中国教育学重建的原点——“生命·实践”——叶澜学术思想及研究实践述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10 高艳青;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其培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安奎;;寻求合法性:高校趋同的动力机制——再论高校恰当定位为何这么难[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2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启;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制度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彦然;学校德育制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二庆;网络对我国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芳;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中学德育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虹;高中班级民主管理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静波;论诚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长海;道德教育与人生自由简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德建;公民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9 王慧敏;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10 禹旭才;学校德育中诚信品质培养探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兆山,金金;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操作平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彭柏林;道德需要的含义及其二重性[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崇坤;;浅谈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研究的意义[J];华章;2011年21期
2 ;改革和加强德育工作的建议[J];中小学管理;1997年03期
3 李春生;;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4期
4 陈敏;;从社会性道德困境看思想品德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5 孙凤华;;德育应贯穿和谐思想[J];吉林教育;2011年18期
6 蔡秀梅;;学校道德教育的道德性审视[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7 林宁;;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徐钟;;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张辉;;学校必须重视传统美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10 李立夏;;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琳;;众手浇开德育花[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陈华;;学校德育五字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3 王秀茹;;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树梅;;当代德育教育之我见[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旭飞;高岩;;维护心灵健康,,构建绿色校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逢贤;;专家鉴定意见[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7 吴甸起;;一部有理论品格与实用价值的德育新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概论》评介[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8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齐齐哈尔市课题组;郭立双;刘欣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验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9 栾传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第七届研讨会总结[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10 栾传大;;“九五”期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区域教育实验研究方案[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白冰;香港大中小学全部复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周谷风;德国:政府巧妙引导,暑假有滋有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木子;也谈素质教育[N];连云港日报;2009年
4 郑霁;贵州:2009年清退教育违规收费300万元[N];贵州政协报;2010年
5 记者 董城;北京:教育信息化全面覆盖大中小学[N];光明日报;2007年
6 记者 任丽梅;全国大中小学今年起开展廉洁教育[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记者 贺劲松;大中小学应开法律必修课[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黄君萍 顾奇志;云浮:知识产权课程贯穿大中小学教育[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李耕;大中小学做好防病工作[N];华夏时报;2003年
10 河北玉田大安镇中学 王旭明;教育要科学 方法要创新[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昊;未成年人家庭责任观念与学校德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德育内容的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永光;对学校德育困境的理性思考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马福;论教育介体及其对德育有效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刘芳;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楠;中国、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水兰;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D];厦门大学;2006年
9 杜春梅;人本化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汤秀莲;人的现代化视野中的德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6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46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