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联体课堂”环境下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7:09
【摘要】:我国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低、专业发展途径效果差等问题长期存在。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点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重庆市大足区、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等地,从2012年起开始尝试使用“联体课堂”在乡村与城市学校之间建构教师共同实践的机制。这些试点区域的经验目前正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但城乡学校之间的课堂远程联结,是否意味着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真实、有效构建?乡村教师在“联体课堂”中是什么身份、地位?“联体课堂”能否支持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联体课堂”采用“以城促乡”的目标定位是否合理?要促成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真实构建,还应当如何改进“联体课堂”?本文针对“教师实践共同体”“联体课堂”“同步课堂”“城乡教育一体化”等主题进行了文献梳理,寻找以联体课堂促进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形成、以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与价值定位。研究活动基于重庆市大足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等地的考察,以参与式观察的方式探析城乡教师共同实践的展开过程,归纳出“联体课堂”环境下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活动开展的模式图。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联体课堂”环境下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构建的效果及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的难点在于厘清“联体课堂”与城乡教师的共同实践的深层次关系。研究发现,“联体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体内部交互持续开展,使城乡教师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联体课堂”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影响着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主要从乡村教师、城市教师以及管理者三个视角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1.乡村教师的视角:不愿做课堂的配角;2.城市教师的视角:工作负荷成倍增加;3.管理者的视角:技术实现易、理念改变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基于此,本文提出三个方面的解决策略,以期改善“联体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有效构建:1.培养乡村教师的合作意识,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强化宏观目标的同时要确立为观可操作性目标,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健全城市教师的保障机制,激发城乡协作积极性。从激励和考核两个方面制定机制,激发共同体内驱力,推进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和谐进步;3.构建联体专家引领模式,提升城乡教师协作效果。成立“联体”领导小组,引领共同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但专家采取适时参与共同体活动,以营造成员间平等对话的协作教研氛围。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分析在“联体课堂”环境下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有效构建,最终实现乡村教师专业有效发展。理论上,分析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活动的开展过程,总结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运作模式,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途径;实践上,以“联体课堂”为背景分析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构建情况,为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构建提供示范经验,有利于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有效构建。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中城乡教师共同实践、协同合作,有利于城乡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从而有效促进城乡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图文】:

城乡教师,交流方式,社交


图 1 城乡教师运用最多的交流方式城乡教师也将社交软件平台有效地使用起来,将 QQ 群、微信群等社交群融入到城乡教师的沟通交流中,实现跨越时空限制的,随时随地展开讨论,,使乡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更具时效性。“联体课堂”的开展需要城乡教师双方在课前深入的沟通、课后的即时反

教案,操作界面,集体备课,平台


图 2 网络教研平台共享教案操作界面截图共同备课主要是教师集体备课,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设计,首先由发布人在集体备课的页面,新建一个集体备课;参与集体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页面,选择左侧树目录中相应的文件夹可查看所有此任课下集体备课的教案,点击“操作”列下的“修改”或点击“教案设计”列中的“编辑”可在线打开教案设计,可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5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屹;李天航;;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J];现代教育管理;2018年05期

2 洪艳梅;;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教研组建设现状调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年01期

3 许芸;;基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音乐教育发展探究[J];甘肃教育;2017年12期

4 陈国民;;地方高校工科专业CDIO教学模式与实践共同体实施对策研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6期

5 ;教育部:2018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推荐遴选开始[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年20期

6 张伟;朱虹;柳星月;;临终关怀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10期

7 张慈珍;;网络实践共同体在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年12期

8 胡碧霞;赵红霞;;“高校-幼儿园”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模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4期

9 赵红霞;胡碧霞;;“高校——幼儿园”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及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5年04期

10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发展[J];英语学习;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芳;范军平;;校地合作:体育教师校本教育中的“关键人物”培养[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2 顾志红;;智能化教学平台与教学的深度融合[A];安徽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总第14期)[C];2016年

3 王玉辉;;紧抓三大主体 充分发挥合力 力促学校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教师实践共同体 支撑“卓越的教”的睿智构架[N];文汇报;2010年

2 宋述强;今天的世界 学生的教材[N];中国教育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崔敏;信息化让教育更高效[N];协商新报;2018年

4 陈百强;围绕打造“看家本领”搞好教学与科研[N];山西党校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韩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林克松;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腾;基于实践共同体的高师化学微格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葛璐;小学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与运作[D];江南大学;2018年

3 杨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共同体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4 杨廷;“联体课堂”环境下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5 臧志超;农村学校教师实践共同体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6 刘丽;教师实践共同体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

7 张兰;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缪静霞;促进在线实践共同体深度互动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秀圆;同步课堂背景下的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林静涵;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4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654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6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