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流动初中生心理弹性与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23:55
【摘要】:心理弹性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特殊阶段,流动儿童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研究了解流动初中生心理弹性与欺负、受欺负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为流动初中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及其所需的社会环境提供理论。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初中版)对474名流动初中生测查,以了解其心理弹性与欺负、受欺负行为的现状以及关系。研究表明:(1)流动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处于中下等的水平。流动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均不显著。(2)流动初中生的欺负与受欺负行为高于平均水平。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极显著。(3)流动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各个维度与受欺负行为呈非常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力量维度与欺负行为呈非常显著负相关,乐观维度与欺负行为呈负相关,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高心理弹性组的流动初中生的欺负与受欺负行为得分显著低于低心理弹性组。团体辅导研究过程及结果:根据第一部分的测量结果和教师们的反应筛选被试,选取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各24名,分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八次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团体辅导结束以后,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再结合团体成员的团体满意度评价和领导者观察,从多个方面评估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实验组的心理弹性有显著提高,其欺负与受欺负行为显著降低。即通过团体辅导,能有效的提高流动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从而减少其欺负与受欺负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增强心理弹性——放得下[J];青海科技;2001年04期

2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许文英;;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与提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7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8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9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10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4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664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3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