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二战以来美国公民教育演变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12 07:43
  美国是一个宪政民主的国家,公民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爱国的、知情的、负责任的、具有美国精神的好公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公民教育遵循国家的大政方针,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时代特点的公民。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与其适时的公民教育是有必然关系的。二战至60~70年代,受二战影响,美国青年陷于就业危机、生活困境之中,美国政府当即开展了对青年的公民教育,主要是对其进行生活适应训练,引导他们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正是这一代青年,日后成为美国社会发展前进的中坚力量。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非常活跃,美国政府先后提出了《民权法》、《中小学教育法》、《补助印第安人教育法》以及《双语教育法》等一系列法案,用来肯定少数民族群体的公民身份和地位,试图在教育方面给予其更多的公民权利。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公民教育的主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关于残疾人的公民教育、生计教育、品质教育。一方面,美国政府开始重视有关残疾人的公民教育,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法》、《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等法案,主要为残疾人办教育和提供帮助,使其享有尽可能多的公民权利。另一方面,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出了...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四) 文献综述
    (五) 研究方法
一、美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 公民教育的含义和历史源流
    (二) 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几种思潮
二、二战后美国公民教育的演变与发展
    (一) 二战至60~70 年代美国公民教育的演变与发展
    (二) 20 世纪70~80 年代美国公民教育的演变与发展
    (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的公民教育演变与发展
三、二战以来美国公民教育的总结和评价
    (一) 美国公民教育的总结
    (二) 美国公民教育的评价
四、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一) 政府方面,立法干预,提供资金支持
    (二) 社会方面,重视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
    (三) 学校方面,要制定统一大纲,全面开设公民教育课程
    (四) 适当运用大众传媒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看奥巴马时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动向[J]. 傅林.  比较教育研究. 2010(04)
[2]21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科与公民教育——研究与实践[J]. 沃尔特·C·帕克,俎媛媛.  全球教育展望. 2010(02)
[3]艰难的时代,艰难的选择——奥巴马政府基础教育政策的两难抉择[J]. 刘学东,程晋宽.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02)
[4]中国公民教育:一个观念史的研究[J]. 王兆璟,康夏飞.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01)
[5]美国公民教育鉴析[J]. 孟宪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10(01)
[6]美国公民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启示[J]. 刘红.  沧桑. 2009(03)
[7]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教育新政及启示[J]. 李水山.  职业技术教育. 2009(16)
[8]近十年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黄崴,黄晓婷.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01)
[9]试论杜威的公民教育思想[J]. 孔锴,孙启林.  外国教育研究. 2008(09)
[10]美国公民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内涵——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主题探析[J]. 高峡.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9)

硕士论文
[1]文化视野下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D]. 孙文红.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论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D]. 高燕.内蒙古大学 2008
[3]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 李超.辽宁师范大学 2008
[4]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研究[D]. 陈清芳.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美国公民教育之评析[D]. 曹润花.电子科技大学 2007
[6]公民教育的政治取向研究[D]. 王连义.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改革[D]. 袁利平.西北师范大学 2005
[8]公民教育视阈中的美国服务学习研究[D]. 赵明玉.东北师范大学 2005
[9]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初步研究[D]. 俞露.福建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26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226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