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08 19:09
本文关键词: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摘要】:开展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研究,对于父母及学校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攻击性特点、水平及影响因素,对于父母良好教养方式的选择,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之上,编制了儿童对父亲和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并对此两份问卷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在问卷编制过程中,本研究在开放式问卷、访谈和文献综述所得到的结果以及专家评定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结构,形成预测问卷;然后对预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正式问卷;最后采用另一批被试对问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和相关分析,检验了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在本研究的应用部分,我们对正式施测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了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与儿童攻击性的关系、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的知觉在父母攻击性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中起的中介作用,及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影响。 儿童对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儿童对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共25个题目,包含四个维度:惩罚、指示攻击、默认攻击和严惩对父亲的攻击。其中惩罚8个项目,指示攻击6个项目,默认攻击7个项目、严惩对父亲的攻击4个项目。 (2)儿童对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2,分半系数为0.763,该问卷还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这说明该问卷项目设计合理,可以作为儿童对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测量工具。 (3)儿童知觉的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有显著正相关(r=0.541,p0.01);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儿童对父亲的惩罚、指示攻击和默认攻击三个因素的知觉对儿童的攻击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严惩对父亲的攻击维度作用不明显。 (4)父亲的攻击性一方面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性,另一方面通过惩罚和指示攻击两个维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性,且中介效应非常显著。 (5)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儿童知觉到的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不同维度在性别、学业状况、班级职务、文化程度及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是否独生和年级两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儿童对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儿童对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共29个题目,四个维度:严惩对母亲的攻击、指示攻击、惩罚和默认攻击。其中严惩对母亲的攻击8个项目,指示攻击7个项目,惩罚7个项目、默认攻击7个项目。 (2)儿童对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3,分半系数为0.754,该问卷也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3)儿童知觉的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有显著正相关(r=0.436,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在指示攻击和惩罚两个维度上对儿童的攻击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严惩对母亲的攻击和默认攻击维度预测作用不明显。 (4)母亲的攻击性一方面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性,另一方面通过指示攻击和惩罚两个维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儿童的攻击性,且中介效应非常显著。 (5)儿童知觉到的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不同维度在性别、学业状况、班级职务及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是否独生、年级和生源地三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儿童 父母 攻击型教养方式 因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目录8-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25
- 1 攻击型教养方式的源起12-16
- 1.1 教养方式的维度研究中的攻击性12-14
- 1.2 教养方式的类型研究中的攻击性14-15
- 1.3 攻击型教养方式的概念15-16
- 2 攻击型教养方式的研究16-19
- 2.1 攻击型教养方式的结构研究16
- 2.2 攻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的关系研究16-17
- 2.3 攻击型教养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研究17-19
- 2.3.1 性别(父母和儿童)17-18
- 2.3.2 父母文化程度18
- 2.3.3 生源地18-19
- 3 教养方式测量工具的研究发展19-21
- 3.1 国外测量工具的发展19-20
- 3.2 国内测量工具的发展20
- 3.3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知觉问卷20-21
- 4 小结21-25
- 4.1 已有研究的局限21
- 4.2 研究目的21
- 4.3 研究思路和假设21-23
- 4.3.1 研究思路21-22
- 4.3.2 研究假设22-23
- 4.4 研究意义23-25
- 4.4.1 理论意义23
- 4.4.2 现实意义23-25
- 第二部分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编制25-40
- 1 预测问卷的编制25-26
- 1.1 预测问卷条目的来源25
- 1.1.1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借鉴25
- 1.1.2 访谈和开放式问卷信息调查25
- 1.2 结果与分析25-26
- 2 正式问卷的编制26-32
- 2.1 研究方法26-28
- 2.1.1 被试26-27
- 2.1.2 测量工具27
- 2.1.3 研究的步骤和程序27
- 2.1.4 数据处理27-28
- 2.2 结果与分析28-32
- 2.2.1 项目分析28-29
- 2.2.2 探索性因素分析29-32
- 3 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32-36
- 3.1 研究方法32-33
- 3.1.1 被试32
- 3.1.2 测量工具32-33
- 3.1.3 数据处理33
- 3.2 研究结果33-36
- 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36-39
- 4.1 信度分析36
- 4.2 效度分析36-39
- 4.2.1 内容效度36
- 4.2.2 结构效度36-37
- 4.2.3 效标关联效度37-39
- 5 研究小结39-40
- 第三部分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应用40-51
- 1 研究目的40
- 2 研究方法40-41
- 2.1 被试40
- 2.2 研究工具40-41
- 3 结果分析41-50
- 3.1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与儿童攻击性的相关41
- 3.2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对儿童攻击性的预测41-42
- 3.3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中介作用42-44
- 3.3.1 儿童对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中介作用42-43
- 3.3.2 儿童对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中介作用43-44
- 3.4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总体特征44-45
- 3.5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检验45-50
- 3.5.1 性别上的差异检验45
- 3.5.2 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45-46
- 3.5.3 年级上的差异检验46-47
- 3.5.4 学业状况上的差异检验47
- 3.5.5 班级职务上的差异检验47-48
- 3.5.6 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48-49
- 3.5.7 生源地上的差异检验49-50
- 4 研究小结50-51
- 第四部分 总讨论51-60
- 1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结构51-52
- 2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52-53
- 2.1 信度52
- 2.2 效度52-53
- 2.2.1 内容效度52
- 2.2.2 结构效度52-53
- 2.2.3 效标关联效度53
- 3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与儿童攻击性的关系53-55
- 3.1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与儿童攻击性的相关53-54
- 3.2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对儿童攻击性的预测作用54-55
- 3.3 儿童对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中介作用55
- 4 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总体特征55-56
- 5 人口统计学差异的讨论56-60
- 5.1 性别对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影响56-57
- 5.2 学业状况对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影响57
- 5.3 班级职务对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影响57-58
- 5.4 文化程度对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影响58
- 5.5 生源地对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影响58-59
- 5.6 其他人口学变量对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影响59-60
- 第五部分 总结论60-62
- 1 本研究的结论60-61
- 1.1 关于问卷的编制60
- 1.2 关于问卷的应用60-61
- 2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趋势61-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66-70
- 附录1:家庭生活事件处理方式开放式问卷66-67
- 附录2:家庭生活事件处理方式预测问卷(项目举例)67-68
- 附录3:家庭生活事件处理方式正式问卷(项目举例)68-69
- 附录4:家庭生活事件处理方式正式问卷(项目举例)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占伟;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发展特点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08期
2 邹海瑞;陈晓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21期
3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4 王丽敏,陈晓慧,刘金芝,刘爱书,宋国力,吕杰,杨硕,赵清侠;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5 尹文娟;荆承红;施建农;;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8期
6 黄河清;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J];教育评论;1998年02期
7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8 戴天刚;学习困难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05年10期
9 卢清;郑国;李丽;;城乡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杜丹;苏彦捷;;城乡母亲教养方式与其依恋类型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璐;攻击型教养方式的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41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4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