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设计
本文关键词:论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设计
【摘要】:在信息过剩的网络资源条件下,促进学生理解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核心目标。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设计,是以呈现衍生性论题、公开的理解目标、层次化的理解活动,实现引领理解的导航以及促进理解的持续性评价,来呈现学习内容的网络课程模式。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知识理解 网络课程 设计
【基金】:2009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中学理解型教学的实验研究”(项目批准号:BCA090078)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期502第总期4第年1102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理解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网络学习的价值追求。网络课程作为网络学习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箭;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翔;对高等数学学习中“过程性”错误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王磊;;高职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开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孙丹鹏;关注校园网络文化 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道德[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4 吴丽娟,叶志宏;追求技术实现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以《中国法制史》为例谈如何制作文科课程的网络课程[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1期
5 黄慕雄;高校教学型虚拟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6 张豪锋;胥碧;;网络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08期
7 文媛;;对电大网络课程开发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颜闽秀;多媒体网络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胡学联;基于城域教育网构筑区域远程教育[J];教育信息化;2004年09期
10 李葆萍 ,马秀麟;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技术实现——以《数据库原理》网络课程的开发为例[J];教育信息化;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成;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叶有祥;网络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高艳玲;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线教育系统的研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4 戴锡莹;网络学习系统中的反思型电子学档评价模块设计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琳;游戏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窦明武;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钱圣波;远程教育中智能答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葛英;基于网络的互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郝玲玲;基于网络的企业培训课件设计与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洪华;网络条件下高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01期
3 李文光,吴紫佩;“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整体规划设计与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4期
4 李娟;穆肃;;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网络课程学习内容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2期
5 贾雪梅,杨改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若干趋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01期
6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6期
7 武法提;;目标导向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1期
8 张海燕;陈燕;刘成新;;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5期
9 刘宇文;信息高速公路与自我管理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1期
10 张明明;谢百治;;浅析概念图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志高;自适应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小艳;陈伟杰;王润华;;多元智能理论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启示[J];软件导刊;2005年Z1期
2 王朋娇;刘洪莉;张晓光;;网络课程发展性评价“三螺旋”结构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10期
3 陆立松;;对高校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思考[J];软件导刊;2007年17期
4 李颖;;网络课程中的情感教学设计[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英俊;;网络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2期
6 宋俊苏;;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1期
7 胡妍;;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8 姜巍;;关于网络课程中答疑的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年07期
9 张成昆;;网络课程学习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与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2007年06期
10 王晓路;张群;;谈中小学网络课程建设应注重的几个环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如琴;杨冶杰;;浅谈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交互技术[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2 张广兵;;移情理论视域下的网络课程设计[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5)[C];2010年
3 李琼;;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琼;;普通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罗英茹;王炜;张景仁;马民;;网络课程教育质量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程云;王艳丽;;教育心理学指导下的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高峰;宁帆;高泽军;;NS2在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巧荣;郑娅峰;;协议分析软件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章翔;章国英;;网络在线教学支撑环境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10 魏志慧;陈丽;希建华;;网络课程教学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人人享有优质教育——2004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文选[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贵先;军事交通学院网络课程教学唱主角[N];解放军报;2005年
2 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 邵定军;谈如何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数学概念[N];学知报;2010年
3 刘鑫;注税考试冲刺之——方法篇[N];财会信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焦宇炜;名师点拨高考复习[N];开封日报;2005年
5 市教研中心 张贤荣 市一中 谢小兵;生物 培养综合信息处理能力[N];宜昌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姚燕燕 记者 刘們;完善工科远程教育体系[N];上海科技报;2008年
7 点评教师 周中森;名师点评理、化、生[N];连云港日报;2005年
8 杨跟成;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N];甘肃日报;2008年
9 庞智东邋本报记者 高欣;为老百姓多办点事是幸福的[N];辽宁日报;2008年
10 钟胜群;不怕顾客“钻牛角尖”[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贡华南;知识与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高州;数学知识呈现方式对学生理解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阳阳;知识理解对化学实验技能学习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方建文;知识呈现方式对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于小琳;5岁儿童对植物生长知识理解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聪;毛泽东教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翠君;教育“发生”的故事[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谭韶伟;化学教学中运用学习日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邱新朋;基于本体及模糊逻辑的协同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宋玉萍;顺应论释话人角色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7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4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