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本文关键词: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摘要】:作为理论主体的研究者与作为实践主体的教师在交往关系上长期隔阂,不仅造成两类主体的彼此分离,也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哲学解释学为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有效对话的达成,需要理论者和实践者的双重自觉,只有二者通过对话达成身份的相互转换,形成一种教育共同体,才能实现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主体 教育实践主体 对话 解释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GA100265) 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课题(WT2010034)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1.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一般而言,教育研究者是教育理论的代言人,教师是教育实践的行动者,他们各自以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身份存在着。长期以来,由于二者在交往关系上的隔阂,不仅造成两类主体的彼此分离,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琼,倪玉菁;从知识观的转型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之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政涛;;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闫旭蕾;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阻隔的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4 李润洲;;实践逻辑: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7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8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9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10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凤琴;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2 曾水兵;后现代教师观与教师发展新理念[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汪励韬;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洪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实施自主听力课的利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梁巧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林勇成;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孙利天;21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3 杨晓峰;教育叙述批判[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4 王海英;在“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背后——一种社会学的追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5 柳夕浪;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理念、方式与局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高秉江;生活世界与生存主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陈杨力;从制度层面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双向脱离[J];江苏高教;2001年02期
8 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9 彭泽平;对教育理论功能的审视和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10 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波;论教师的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超;叶磊;;走出教育学的迷惘:教育主体的责任分担[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3期
2 冯茁;;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的合理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9期
3 冯茁;陈瑞武;;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杜安立;;论交往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6年23期
5 杨先花;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反思——从教育主体角度来探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杨先花;;意识形态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制约与独立:教育改革主体的两难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李政涛;;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林兆其;教育如何面向市场经济[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9 金祥林;在实践中发挥教育目标的工具性职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10 吴勤,谢树平;教育创新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03年09期
本文编号:658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5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