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评价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本文关键词:校本课程评价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 实施策略 评价方式 发展性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以人为本 课程与教学 评价结果
【摘要】:正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内涵在课程评价方面,国内外已有较为权威的界定。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课程评价之父"——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认为,课程评价过程在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 实施策略 评价方式 发展性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以人为本 课程与教学 评价结果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内涵在课程评价方面,国内外已有较为权威的界定。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课程评价之父”———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认为,课程评价过程在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1]。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张华等学者认为,课程评价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才素;试论中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周春辉,田晓红;谈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新课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李巍明;语文课程改革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赜[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郑旗;“关键事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7 唐德斌;王孝红;;建构主义的英语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孟静;继承与发展——管窥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李开慧;关于提高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郝牡清,孙自力;浅谈体育教学过程优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万正;网络支持下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畅;关于新《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闫建敏;中小学课程资源及其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廖华红;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校本培训[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汪晓琳;湖北省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平;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教材编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程桂平;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若英;中学英语教师自主培训的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世凤;小学德育新课程生活化取向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露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与学难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新;;“三进”并举 有效实施校本课程[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2 杨庆余;;学校开发多样化课程的目的何在——另一个视野下的校本课程开发[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3 肖龙海;;论“温州精神”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4 王中华;熊梅;;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F小学为个案[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9期
5 车树国;;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界定的质疑[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6 何贤富;;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1年10期
7 祁萌;;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过程中的教师参与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8 李亚丽;;试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9 杨柳红;许周旺;;网络平台支持高中校本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10 王荣增;乔培服;;“玉兰精神”在这里传承——临西县玉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做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霞;;基于学生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及反思[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辉娟;;让体验成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建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4 沈立;;立足真实 力求有效[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5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曹越明;;打开多面墙壁 构建开放式学校[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江新;浅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发展[N];伊犁日报(汉);2010年
2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o7;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吴刚平;背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主任 张們;校本课程开发三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广东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胡继飞;找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则与范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资料来源:王斌华;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宋晓梦;课程评价如何走出困境[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巴战龙;校本课程开发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房林玉;作为场域存在的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中男;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创建特色学校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丽敏;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D];河南大学;2011年
3 胡献忠;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丽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连锋;校本课程开发教师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胥永华;论系统管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赫慧;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文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欧阳欢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仲丽娟;校本课程开发情境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05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0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