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地未婚青少年避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亚洲三地未婚青少年避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亚洲三地(河内、上海和台北)青少年婚前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三地共计17 016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进行Computer-assisted Self Interview(CASI)问卷调查。结果河内、上海、台北三地未婚青少年有性经历者分别为4.4%(272/6 204)1,2.7%(765/6 023),31.2%(1 349/4 327),首次性行为中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57.0%,44.8%6,8.7%,最近一次性行为中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27.6%,23.5%,33.2%,每次都坚持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40.0%,27.7%5,1.7%。三地未婚青少年最常采用的避孕方法相同,前3位为避孕套、体外排精和安全期,但各种方法所占比例不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文化程度是影响三地未婚青少年避孕措施使用率的共同因素。在河内,避孕措施采取与否男女差异最大;在上海,家庭经济状况和避孕知识得分与避孕措施使用率成正相关;在台北,居住在城市、避孕知识得分越高的青少年避孕措施使用率越高。结论应加强未婚青少年的避孕教育,尤其是对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少年,同时提高避孕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of condom use among unmarried adolescents in three places in Asia , including 40.4 % ( 272 / 6204 ) 1 , 2.7 % ( 765 / 6,023 ) and 37.2 % ( 1 349 / 4 327 ) , respectively .
【作者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流行病学室;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
【分类号】:G479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青少年婚前性行为逐年增加[1-2],由于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或避孕措施使用不当而导致的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比例较高[3]。因此,进一步了解未婚青少年避孕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制定相关政策帮助未婚青少年正确认识避孕和采取避孕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了解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炳顺 ,钟烨 ,高尔生;未婚青年对避孕方法的选择[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力;;东莞市未婚育龄妇女性行为、妊娠及人工流产状况调查[J];黑龙江医学;2006年08期
2 岳慧,董光华,戴梅竞,张肖敏,荆瑞巍;江苏省未婚育龄妇女性行为、妊娠及人工流产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年03期
3 丁菊红;汤军;丁婉华;邵凡;;江苏省青少年生殖健康基本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1期
4 王倩;冯琪;游丽琴;王红霞;张淑芝;黄玲;程怡民;;深圳市南山区人工流产女青年性相关知识和性行为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5期
5 周云;郑立新;郑真真;;流动人口中避孕套使用状况[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年04期
6 文兴兰;黄健兰;谭晓东;;高校研究生避孕措施使用状况调查[J];生殖与避孕;2006年04期
7 丁建英;未婚人工流产对生殖健康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08期
8 尹晓玲;未婚妇女避孕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01期
9 刘小玲,林晓宁,周晓军,钟朝晖,牟李红,陈春梅;人工流产原因及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知晓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06期
10 丁建英;未婚人工流产现状及对生殖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晓红;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高危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晓雯,楼超华,高尔生;上海药店避孕药具的可及性、可得性及服务质量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8年12期
2 崔念,唐光华,李民享,田爱平,谢黎,罗世媛,陈晓勤,罗德纯,田映碧;成都地区未婚青年生殖健康需求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年05期
3 岳慧,董光华,戴梅竞,张肖敏,荆瑞巍;江苏省未婚育龄妇女性行为、妊娠及人工流产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年03期
4 丁菊红;汤军;丁婉华;邵凡;;江苏省青少年生殖健康基本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1期
5 张帝开;罗燕;;青春期妊娠与避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年12期
6 赵双玲,楼超华,高尔生;人工流产妇女的紧急避孕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殖与避孕;2000年06期
7 高峻,高尔生;中国育龄妇女紧急避孕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殖与避孕;2004年04期
8 周敏,张小松,赵更力,王临虹,吴久玲;中国四城市医院未婚人流女青年生殖道感染状况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5年03期
9 陆卫群;朱江;严易平;张小屏;;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6年07期
10 涂晓雯,楼超华,高尔生;上海市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文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2 张鹏;楼超华;Laurie;高尔生;;亚洲三地未婚青少年避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3 王理;冯洁;;基于多元智能因素分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黄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评价因素分析与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5 钟爱军;;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教育因素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虹;王蔷;;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因素分析——对五个特殊疑问词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继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之我思[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8 揭水平;;多维标度分析及其在探索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6期
9 殷雪;;浅谈比较教育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10 许建国;;关于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心理困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敏;;教师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吴汉荣;陈介清;;医学生性行为及有关因素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康廷虎;王沛;;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占宏;郑日昌;;小学创造倾向问卷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杨文群;;影响教师教导行为的因素分析——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课题[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钱美华;申继亮;王立娜;;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结构和量表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姜兆萍;俞国良;;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明法;邬国根;刘唐伟;;教师教学工作质量二阶FUZZY综合评估方法[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9 陈欣;;初中生感戴维度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周霞;;影响考生高考前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的家庭因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陈昌来;揭开青少年情感现状的面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闻菊;西市区教文体局:开展“二次查摆”确保整改取得实效[N];营口日报;2008年
3 王芳;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师因素分析[N];吉林日报;2010年
4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行走在比较教育长河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坚;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7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桂萍;石家庄市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郑红渠;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建构[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许新赞;自尊量表(SEI)对湖南中学生的适用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侯中太;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俐;军校护理本科地方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心理训练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6 周平;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周振华;大学生心理状况自评问卷的项目筛选和信效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岳颂华;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左晓冬;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淑兰;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68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36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