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论学校文化与学校效能

发布时间:2018-01-05 08:06

  本文关键词:论学校文化与学校效能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文化 学校效能 学校环境 文化特征 学校组织文化 价值观 有效能 基本假定 行为方式 实证研究


【摘要】: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不能忽视文化这个大背景。这是因为,教育是子文化,同时又深受社会大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社会成员。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不完全取决于教育本身,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文化。因此,探讨文化与教育的内在关系对提高教育质量和解决教育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们纷纷关注和参与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并有大量论著问世。为使这一研究持续深入下去,本次笔谈选择"学校文化"这一主题,特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几位专家、学者,从"管理"和"伦理"两个角度进行深层次探讨,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智慧,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同时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学校文化"的广泛关注。
[Abstract]:Study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can not ignore this cultural background. This is because education is a sub culture, and deeply influence the social culture; students are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society. The education quality can be guaranteed is not entirely depend on the education itself, but in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culture.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culture and educa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Based on this, sociologists and educators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of this problem, and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In order to make the ongoing and in-depth research continues, this time on school choice "this one theme, the special culture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everal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from the two angles of management" and "ethics" for deeper study, their profound academic skills and wisdom Hui, will bring us a lot of enlighten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rouse the wide attention of all walks of life on the "school cul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引言学校效能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继而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管理专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什么是学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到目前为止,研究者还没有达成一个明确而一致的定义。不管研究者的理解如何多样,我们认为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根据“效能”一词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文;学校文化、学校效能及其关系的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正贵;论学校管理的教育关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袁益强;;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宋波;浅淡高校校长职业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孙东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周进军,王小慧;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6 孙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张杰;;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郭胜利,于淑平;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赵丽然;刘腾;;简论教育技术能力在院校人力资源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01期

10 徐永利;;系统办学背景下省(市)级电大直属学院的地位与作用[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荣艳红;;“按成绩拨款”:1862年英国教育修正法案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唐颖;;素质教育,重在实践——汽车专业高校发展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参与能力[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张世余;;浅谈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凯;;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审视[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杜屏;杨中超;;对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回顾与反思[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世杰;香港新高中推行通识教育科之前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山;大学学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杜丹阳;Z高校师资管理状况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旭;关于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强;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曾湘琼;地方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孙启友;产学结合提升艺术设计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余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浦黎霞;农村小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胡松龄;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中学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陆正芳;“研训教一体化”中小学德育管理者培训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高校效能与三种主体文化关系的辩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7期

2 宋登江;孙淑莉;;创建有效的学校文化提高学校效能[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3 郑文;学校文化、学校效能及其关系的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1期

4 郑文;学校文化与学校效能的理论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5 汤林春;;我国大陆十四年来学校效能研究现状及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4期

6 王春;西方关于学校效能和过程变量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02期

7 吴言;;学校效能:一个新维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7期

8 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课题组;;区域推进学校效能评估的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2期

9 白磊;;提高学校效能的途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02期

10 冯建军;;论生命视野中的学校文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如奎;;学校文化建设问题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杜屏;杨中超;;对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回顾与反思[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袁秀硕;;树起和谐学校文化的旗帜[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苏芳;;关于制度与文化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苏芳;;关于制度与文化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6 杜成碗;;实践行知思想 传承新旅经验 打造意蕴深厚的学校文化[A];庆祝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专刊[C];2010年

7 陈龙法;;学校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之魂[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马连华;;浅谈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周志芳;;学校文化的整体构建[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黄长荣;;用SIS经营学校文化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淄博四中校长 刘绍华;学校文化是办学的力量之源[N];淄博日报;2008年

2 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 胡鑫镛;学校文化怎能复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丽水实验学校校长 潘正亮;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应扮演的角色[N];丽水日报;2006年

4 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校长 方明江;关注文化,让学校更有魅力[N];绍兴日报;2007年

5 吴景波 王中虎 本报记者 郑大中;依托本土资源 打造学校文化[N];上饶日报;2010年

6 丽水市实验学校校长 潘正亮;建设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N];丽水日报;2005年

7 余立生 (作者系江西安义第二中学校长);优化学校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N];南昌日报;2007年

8 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 邵岳平;学习企业经验,,培育学校文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大连市实验小学校长 孙荣君;构建和谐的学校环境文化[N];大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扬 宋林 通讯员 沈菊花;让梦想在阅读中放飞[N];郑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全印;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宗伟;“高尚”与“卑贱”的距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顾志红;中学的组织结构分析及其文化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易丽;学校转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8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海燕;文化视野中的有效学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宿大伟;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文化的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娟;新课程发展中学校文化重建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孟静;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发展的新趋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宏伟;论企业子弟学校学校文化的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方志启;新世纪学校文化的使命和发展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薄祥慧;学校文化建构中校长领导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静文;“微笑行动”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蕴;民族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牛志娟;转型性变革背景下学校文化的转型与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2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382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