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现况
本文关键词:台湾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现况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山东省健康教育所 济南客车厂子弟学校
【分类号】:G479
【正文快照】: 20 0 2年 4月 ,应台湾学校卫生学会的邀请 ,山东省两岸健康促进学术交流团对台湾地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学习 ,对台湾地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有了较深体会 ,特别是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既与大陆一脉相承 ,也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波;;浅谈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教育[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2 刘玉文;;优化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人格[J];快乐阅读;2011年12期
3 仲玲;;为了学生的健康而教育——安徽省黄山歙州学校“健康教育”侧记[J];生活教育;2011年15期
4 霍利华;;洛克绅士教育的嬗变[J];企业导报;2011年11期
5 康云英;韩玲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30期
6 孙阳;;研究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7 端木文娟;;辅导员参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条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1期
8 胡崇恩;;初中班主任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6期
9 徐晓红;;浅析青少年的健康教育[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10 刘振鹏;朱月秋;汤永强;郝雪;;新时期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强;周景春;;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探讨[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美丽;;以人为本 全面健康 和谐校园——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体会和思考[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4 徐景达;;科学制定评价方案 规范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调研报告[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胡小卉;;新时期高中健康教育模式初探[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洁;;学校、家庭、社会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宝贤;;浅谈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余小鸣;;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挑战[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曾們;;《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宋新华;;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课教学[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洪宇 唐展风;危机之后的健康教育思考[N];人民日报;2003年
2 耿申;“非典”与健康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3 胡力丰 李郁芬;湖南中小学开设生命健康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通讯员 黄伟英 赵祖康;让青春期真正成为美好人生的前奏[N];绍兴日报;2006年
5 牛红妍 孙胜波;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被忽视[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王兰英 特约记者 梁小宁;青春之花美丽绽放[N];中国人口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锋;构建和谐社会 学校须加强健康教育[N];延安日报;2005年
8 全祥邋车玉茹 卢育红;宣武计生协广外分会青春健康教育进社区[N];北京社会报;2007年
9 记者 李菊文;我市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N];铜川日报;2008年
10 ;法国政府推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满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D];河海大学;2004年
2 段冬梅;中专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游戏活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闫静弋;学校预防艾滋病不同教育模式效果评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叶海英;城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莹;美国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密西根课程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珠丽;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纪湘懿;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煜东;美国南达科塔州健康政策模式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春雷;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利荣;美国印第安纳州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1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40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