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行政伦理与教育领导关系之探究
本文关键词: 行政伦理 集体领导 优质校园 绩效管理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校办学须以「行政伦理、集体领导、整体带动」的领导理念发展校务,共创优质校园,结合四轮传动的思维,藉由「行政团队」和「教师队伍」做为前轮,「小区资源」和「家长支持」做为后轮,共同乘载「学习成长」的孩子,以雁行理论的集体领导的理念推动着转轴,让领导团队促使教育生机再活化,创意教学再实现。教育本质就是教育伦理,教育本身就是目的,透过学校行政实践道德教育,就能确保教育的目的性和合理性。没有学校行政伦理教育领导是空的;没有教育领导学校行政伦理是盲的。因此,教育领导须以学校行政伦理为基础内涵;学校行政伦理须以教育领导为导向,彼此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同时,经由学校行政伦理「改变 转变 应变 蜕变」的领导历程,改变同侪教师的思维,转变孩子学习的观念,应变时代潮流的发展,开拓国际交流,实施「同课异构教学」蜕变创意教学内涵,展现领导契机,延续过去「实验小学」的招牌(signboard)形塑现在优质学校的品牌(brand),再创未来灵性卓越的名牌(nameplate),共创优质的校园伦理与绩效领导。
[Abstract]:The school should develop the school affairs with the idea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collective leadership and overall driving", create high-quality campus, combine the thinking of four-wheel drive, and take "administrative team" and "teaching team" as the front wheel.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parental support" as the rear wheel, carrying "learning and growth" of the children, with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leadership theory to promote the rotation, so that the leadership team to promote the vitality of education.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education ethics, and education itself is the goal, throug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t can ensure the purpose and rationality of educati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withou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s blind. Therefor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should be based on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should be guided b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be inter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ethics can change the thinking of peer teachers by changing the course of leadership.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learning, changing the trend of the times, opening up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mplementing "isomerism teaching in the same class", transforming the connotation of creative teaching and showing the opportunity of leadership. Continue the signboard of th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in the past) to shape the brand of the current high quality school, and create the brand name plate of spiritual excellence in the future. Create quality campus ethics and performance leadership.
【作者单位】: 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7
【正文快照】: 台湾教育改革在教师意识抬头,校园文化过度民守、学校责任和教育价值是决定学校政策的主要力主,学校行政伦理式微,学校行政工作乏人问津,校务量,这股力量就是行政伦理。具有行政伦理的领导者发展难以推动。因此学校教育改革须以「行政伦理、集必须能在权力价值及政治价值取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晓红;论行政义务与良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刘爱莲,王爱芳,彭智勇;论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郭冬梅;社会转型和行政伦理重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S1期
4 杜宁轶;加强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建设[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吕耀怀,吴义平;行政伦理对于行政效率的具体影响[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李晓光;浅论行政伦理责任的理念与实施[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董建新;解析行政伦理[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沈海燕;我国行政伦理立法内容浅议[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李靖;关于行政伦理责任与行政伦理行为选择困境的几点认识[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3期
10 蒋伟,张志兵;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责任的基本内涵[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万波;;试论中国传统行政伦理对现代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价值[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2 廖开泉;;行政伦理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友民;罗钧;;我国行政伦理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变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彭未名;丁辉霞;;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构建[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林华山;;我国行政伦理学研究应关注国情因素[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姒鹭;;行政伦理法治化:必要的权力桎梏[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范义;;行政伦理行为与价值观一致性努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驰宇;;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责任和行政伦理的涵义[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9 韩升;;我国现阶段政府管理创新中的行政伦理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亚强;;论电子政府形态下的行政伦理问题[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行政伦理[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武玉英;以公共教育培养行政伦理[N];学习时报;2007年
3 肖长富;强化公务员的行政伦理观[N];重庆日报;2001年
4 赵志刚;行政伦理:“当头棒喝”失范官员[N];检察日报;2007年
5 李春成;发达国家行政伦理的特点[N];学习时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茜;行政伦理:行政管理的价值导向[N];泸州日报;2012年
7 刘佩锋;论警务督察制度完善之行政伦理制度安排[N];人民公安报;2006年
8 汕头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濠江分局 林楚霞;公务员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探析[N];汕头日报;2012年
9 邵拥军;镇政府依法“犯上”是法治进步[N];人民代表报;2006年
10 杭州注册分析师 舒圣祥;“丑闻意识”是最基本的公职伦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姒鹭;行政伦理法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娜;行政伦理法制化的哲学反思[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明锋;当代中国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3 时儒;儒墨行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伟;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责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春玲;论行政伦理法制化[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张艺华;传统行政伦理现代转化的动因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瑞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伦理重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彭秀yN;我国行政伦理主体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李晓萍;文化视角下中美行政伦理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张晓光;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责任困境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6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47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