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象达中学初一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本文关键词: 健康教育 青春期 学生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 了解初一学生青春期知识及对自身变化的认识 ,为上好健康教育课提供依据 ,并寻求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方法 对入学新生在青春期健康教育之前进行有关知识的摸底测试 ,将其结果的薄弱环节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且在实施青春期健康教育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初次测试表明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青春期有关知识一无所知 ,许多学生对一些青春发育期涉及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有的甚至形成错误观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后 ,学生对自身变化的认识得到明显提高 ,从而能顺利地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结论 12~ 14岁 ,正值青春发育突增的年龄 ,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生殖器官开始进入急剧变化阶段 ,在这关键时期给予青春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puberty and their own change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a good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The best way to carry out adolescent health education is to find out the best way to carry out adolescent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mapping test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is carried out before the puberty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enrolled freshmen, and the weak link of the result is regarded as the key conten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first test showed tha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tudents knew nothing about puberty, and many of them were vague about the basic concepts involved in puberty. Some even formed wrong ideas. After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in puberty in many way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change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so that they could smoothly transition from infancy to maturity. Conclusion the age of 12 ~ 14 years old is 12 ~ 14 years old. It is necessary and timely to give adolescent health education at a critical time when their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re beginning to undergo dramatic changes at an age when their youth is growing rapidly.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达中学
【分类号】:G47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利平;从情感、社会性新角度解读High/Scope学前课程[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袁秀萍;儿童英语教学原则及模式探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方芳;论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感悟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1期
4 梁卫兰,郝波,王爽,张致祥,T Tardif,P Fletcher;幼儿早期句法和句子表达长度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3期
5 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龚兆先,赵阳;校园建筑的教导作用及其设计原则[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邢云;朱德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反思与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林金辉;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教育[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9 林崇德;罗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危辉;基于参照的对词结构操作语义的归纳学习[J];中文信息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慧兰;幼儿创造力认识与培养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桂琴;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本插图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芸芸;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现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彭杜宏;初中生口语交际策略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焦丽梅;图形形状对4-7岁儿童大小知觉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青松;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佳;儿童英语教学全身反应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8 罗小娟;艺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虹;宁夏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10 张瑜烨;《人民日报》“六一”儿童节报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山;;呵护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J];健康人生;2010年01期
2 ;以“爱情教育”为抓手 让初中生健康地走过青春期[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3 张帮群;;谁来关注我们苏醒的青春期[J];大众心理学;2009年05期
4 袁红;;让青春之花开得更灿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2期
5 都治法;;爱,你准备好了吗?——如何面对青春期异性交往[J];大众心理学;2008年04期
6 刘淑梅;;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也谈早恋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7 耿红梅;;自己、别人、学生[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8 梅前慧;;如何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9 王飞;;走出孤独的心灵花园[J];大众心理学;2007年04期
10 倪叶陶;;遭遇青春期[J];探秘(科学课);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君;;一场误会 一缕愁绪——初中生异性交往中烦恼的思考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秀兰;;单亲家庭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离异家庭子女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武晓宁;常风;宋新兰;热依拉;;乌市某中学初中学生心理卫生调查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谭小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邹颖佳;胡竹菁;;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安市一中 宋伟民;怎样让学生静下来[N];中国体育报;2001年
2 陈鲁峰;还学生“明明白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郭登高;以理以德待学生[N];重庆日报;2000年
4 乔聚馥;学生该“-”教师要“+”[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海南琼台师范学校 梁坚;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王健;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N];光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曹静;切莫“心罚”学生[N];解放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田慕青;培养健康的学生[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四川 郑世红;教师切莫“心罚”学生[N];大众卫生报;2000年
10 马德里中文学校教师 黄小捷;我和我的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齐慧甫;占有与存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育芳;清末广雅书院变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贺晓立;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董建民;苏联合作教育学与美国合作学习理论合作理念的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建国;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19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519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