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经营中的人力资本产权
本文选题:人力资本投资 切入点:人力资本产权 出处:《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学校作为教育产业中的经济主体或代理主体进行经营活动的理念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的影响,学校经营尤其是公立学校经营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he idea of the school as an economic or agent in the education industry has been gradually accepted by people.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and ideas, The operation of schools, especially public schools.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建华;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的特殊性及其本质原因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论企业的性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黄益新;人力资本所有权实现问题——股票期权的度量与抵押涵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何雄浪;江传彬;;社会主义新分配方式探析: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姚树荣;基于人力资本的企业制度构造[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唐更华;国有股份制企业经理阶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初探[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张军燕;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梁栩凌;人力资本理论的渊源、流派和发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郭长河,牛喜贵;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周春发;企业家产权与国有企业直接代理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纪田;;论矿业安全供给主体的私人性趋向——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齐明亮;;企业所有权理论:企业理论的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阮加;;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付秀彬;;组织,制度与城市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苏强;;论企业合约中的会计信息产权性质、功能及制度变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许光伟;;技术、劳动过程与价值——理解马克思企业理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佐发;;揭开公司面纱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艳茹;;管制为什么不利于经济增长:产权角度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加来;黄益新;;人力资本的度量与抵押问题探讨——以股票期权的制度意义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刚;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樊五勇;风险资本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胡延华;引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郑林;中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杜兴强;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D];厦门大学;2001年
7 徐珊;经理股票期权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李维友;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吕剑龙;效率原则下的企业制度创新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罗新远;中外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怡如;新经济下我国企业薪酬体系的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2 杨兴月;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方羽;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激励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张宝贵;公司治理结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蔚;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姚禹;中国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经济绩效与制度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肖晖;构建劳资共股的产权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孙韶云;我国国企产权制度的矛盾分析及理性思考[D];河北大学;2001年
9 赵杰;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激励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龚文海;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现祥;论我国市场化的“质”——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财贸经济;2001年10期
2 张玉利;企业家与企业家型中小企业[J];当代财经;2001年10期
3 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前冬;;教育经济相关关系与协调性认识[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2 孙相林;张二勋;张富现;;学校内部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3 罗竖元;;和谐社会视阈中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社会学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6期
4 王玉昆;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J];中小学管理;1996年04期
5 杨玲;杨春华;;浅谈教育收益率估算的几种计量模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6 姜磊;;山东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机制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慧杰;李贺伟;;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5期
8 宋光辉;;开设新生研讨课“教育与经济”的三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4期
9 阳欢;李峰;;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江西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10 苗景秀;;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心理贫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安雪慧;;中国教育经济贡献率地区差异分析[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张宝贵;;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的数学模型解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胡蓉;;教育筛选与就业[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一)[C];2004年
6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方竹兰;;论中国教育制度理念的系统创新[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程俊;;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的综述[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沈开艳;刘社建;;2020年前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教育策略探讨[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唐文倩;李志岭;;教育获得方差的经济增长效应——来自中国大陆的经验证据[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Robert Barro 编译 严珂;教育与人力资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广安市政协委员、岳池县石垭中学校长 王泽全;增强人力资本 加强软实力建设[N];四川政协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田雪原;人口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易木;教育回报率为何引起关注[N];学习时报;2006年
5 奥地利应用系统分析国际研究所教授 Wolfgang Lutz;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N];东方早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辉;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时机来临[N];河南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辉;人力资源强省路径探寻[N];河南日报;2008年
8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殷醒民;重视教育的反经济周期功能[N];文汇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守营;分轨教育:向最优化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王杰;民族复兴需要教育投入打基础[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邢天添;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估与优化[D];南开大学;2009年
3 马跃;中国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及财政保障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4 于凌云;养老保险、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巩海霞;教育投入的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余祖伟;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关系[D];武汉大学;2010年
8 赖俊明;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融冰;加大政府中等职业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2 金妮;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侯国昀;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毓芝;中国及各地区教育经济贡献率软计算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5 李国栋;中国公共教育经费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赵卫星;经济增长与中国农村教育投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周群力;拜年与择校[D];复旦大学;2010年
8 丰燕;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徐欢;公共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罗刚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以教育投资为主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568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56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