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绩效工资制度下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发布时间:2018-05-10 12:02

  本文选题:新任教师 + 专业发展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摘要】:绩效工资改革旨在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而这项改革对绩效及引发的竞争,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侵蚀了学校作为共同体存在的基础。本文认为,重建以竞合关系为改革方向的管理文化,不仅为新任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保障,而且有利于绩效工资改革政策目标的实现。
[Abstract]:This reform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on, and erodes the foundation of school as a communit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culture, which takes the relationship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s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not only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eachers, but also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olicy goal of the reform of performance pa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转型性学校变革与教师专业身份重构研究”(09YJC880050)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学校转型中的教师专业身份重构研究”(B-a/2009/01/015)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曾荣光;;从教育质量到质量教育的议论——香港特区的经验与教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2 操太圣;卢乃桂;;挑战、支持与发展:伙伴协作模式下的教师成长[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曹长德;研究型教师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汪虹;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7 方新普;杨叶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8 刘宇;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9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郑旗;“关键事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龙秀敏;;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黄庐进;唐怡;;当代中国知识女性消费观探究[A];2008年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蒙宇;核心竞争力与金融企业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负荷前行—关于武汉市中小幼教师职业压力的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常秀芹;教师合作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卢法斌;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宏伟;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建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燕;课程价值取向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靳涌韬,衣庆泳;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标准探微[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王敏;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程凤春;教育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教育质量内涵新解[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吕达,刘捷;超越经验: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J];教育学报;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栋;;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新任语言教师:任教第一年的观点与视角》述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吴非;;不要急[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Z1期

3 李翔;陈显莉;刘衍玲;;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4 谢志红;;促进新任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缪玉选;;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J];经济师;2011年08期

6 王燕;;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7 陈春梅;;信息技术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谢慧;;唯宽容人,唯厚载物——论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9 杨晓娥;;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7期

10 薛成玉;;专业发展师德先行[J];成才之路;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连榕;王惠卿;陈晶晶;郑婷芳;;教师职业高原的量表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CTF050102——254调整后的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刘光余;;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德祥;姜玢玢;;校长怎样辅助新任教师[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7 吴浩明;;校长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8 胡鹤毅;;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引内发”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赵培斌;;校本培训是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颖;三届“冠军”校领导的专业发展之路[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凌龙华;让我们走向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4年

3 孟纯初;抓好“新老”结对引领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系 胡小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记者 刘军;海港区教师招录圆满结束[N];秦皇岛日报;2008年

6 记者  计琳 沈祖芸;教师行业亟待建立专业发展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初级中学 张泽流 沈伯伦;浅谈教师如何在反思专业发展中成长[N];今日信息报;2005年

8 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 顾苏云;最人本的关怀关怀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05年

9 特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审 袁浩;学习之道,成长之道,人生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褚宏启;学习方式与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志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同伴互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静焱;“自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廖媛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园园;教师博客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艳梅;美国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9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869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