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体罚与犯罪之浅析
本文选题:未成年人保护法 + 犯罪行为 ; 参考:《中小学管理》1997年12期
【摘要】:校园内体罚与犯罪之浅析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王岩编者按:自从我刊发表了一组有关“惩罚”的文章(见1997年第3期)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有关的读者来信和来稿。在这些稿件中,大都强调着同一个观点:“惩罚”在许多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还存在着误区,对“...
[Abstract]: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crime on campus Wang Yan editor of the Shandong branch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since I published a group of articles about "punishment" (see the third period of 1997), we have received a number of readers' letters and manuscripts. In these articles, most of them have the same point of view: "punishment" is allowed. There are still many misconceptions in the minds of many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ors.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
【分类号】:G47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校园内体罚与犯罪之浅析[J];中小学管理;1997年12期
2 李华林;校园内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防范[J];机械职业教育;2001年01期
3 赵青巍 ,魏青素;校园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宁夏教育;2004年03期
4 姜秀文;校园外的耕耘——记省优秀班主任汪川娣关心失足学生的事[J];安徽教育;1986年01期
5 袁宪音;犯罪的个体原因中心理因素探析[J];社科纵横;2003年05期
6 胡正谒;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构成要件[J];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01期
7 淀勋;遵纪守法,是师德的起码要求──一桩不该发生在校园里的事件引发的思考[J];宁夏教育;1997年03期
8 张国轩;刑法总论若干重要问题探讨[J];江海学刊;1994年06期
9 阮方民;论我国刑法中属地管辖权的“犯罪地标准”[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蒋平;计算机犯罪的刑事对策探讨[J];江海学刊;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景山;;网络成瘾与青少年犯罪[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贺日兴;;犯罪制图(Crime Mapping):概念、现状与趋势[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魏红;;我国周边国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比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4 陈颐;王小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加入WTO后犯罪变化和对策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军;;网络时代如何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犯罪[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7 甄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佟宇帆;;云南省土沉香保护探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国强;胡隽;;谈犯罪的自我预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周W珍;;m銮嗌倌昱苑缸锏膕䌷纻\ 策[A];青少年偏差行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凌凤锦;建湖创建平安校园亮点纷呈[N];江苏法制报;2007年
2 于娜;西安校园超市卖性用品引发争议[N];中国商报;2003年
3 范高阳;校园:遭遇“贫困不申请”尴尬[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李 茂;遏制校园欺凌:各国自有招[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刘广;中国校园足球的市场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肖晓;校园留守族过年不回家[N];四川日报;2005年
7 记者 肖玉保 实习生 吴铎思;谁在纵容这些校园“老大”?[N];工人日报;2004年
8 山西省晋城市教育局 曾军;校园“软环境”建设不容忽视[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教育学博士,,日本鸣门教育大学前副校长 佐佐木保行;日本在校园中寻找原因和差距[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周 彪;今日校园有“几多”[N];中国教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凯;CpG-ODN与受体TLR9在酸性条件下特异性结合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杨如彦;公司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许发芝;点突变的鸡Ii基因和Ii-新城疫病毒融合基因表达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7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石泉;竞技体育刑法制约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招华;隔离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麻守军;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D];吉林大学;2005年
3 雷雨;论受贿犯罪及其侦查[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文权;船长刑事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杨志芳;身份与共同犯罪问题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翟旗;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马勇;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周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曹丹;试论我国计算机犯罪及立法完善[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刘杰;我国刑法中的典型包庇犯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03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00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