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现状诊断及改进路径
[Abstract]:School culture is becoming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of schoo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culture has become a prerequisite for the overall reform of schools. Through the diagnosis of school culture, it is found that school leadership style is mainly management-oriented culture, school cohesion mainly depends on management-oriented culture to maintain, and lack of affective orientation culture in teacher relationship. There is a lack of the culture of emotional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oriented in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culture of advanced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oriented in school success standards.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culture should reduce management-oriented culture, implement visionary management, increase affective orientation culture, build solicitude school, increase innovation-oriented culture appropriately, encourage teachers to innovate boldl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研究”(项目编号:GEA090014)研究成果
【分类号】:G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永刚;许维维;;组织公民行为在四种组织文化类型下的差异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俊娜;;中美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比较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3期
3 曹燕;;生态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师述文;;文化的比较和比较标准[J];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5 虎海峰;哈萨克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宋志明;冯友兰的文化三说[J];中州学刊;2005年04期
7 江凤霞;;从地名透视中美社会心理差异[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1期
8 陈·巴特尔;;加拿大土著民族文化的人类学反思[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9 罗康隆;谭卫华;;远古文明起源的生态思考[J];鄱阳湖学刊;2011年02期
10 张钢,何亚平;文化差异与创新选择[J];管理工程学报;199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宁;;简论冯友兰的文化类型说[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黄凯南;;文化、信息结构与公司治理[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张海钟;;文化类型论与中国区域文化心理类型解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黄文德;;深圳古村落现状调查与保护策略探析——以坑梓新乔世居为例[A];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广州)研讨会文集[C];2008年
5 何明;;吉林省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与认识[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6 徐建;;文化多样性及其生态考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何安益;;百色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田文军;;冯友兰文化观刍议[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何明;;试论第二松花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赵建民;;齐鲁饮食风俗对山东人群体性格的影响[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庆瑞 赵遐秋;融通各形态文化实现“美美与共”[N];文艺报;2011年
2 张焕明;新光遗址及其文化类型[N];云南日报;2006年
3 陈跃进邋朱亚莉;彬县发现齐家文化类型遗址[N];咸阳日报;2008年
4 王明贤;城市与建筑,不应是遗憾艺术[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特派记者 江洋;共铸“图们江文化”品牌[N];图们江报;2010年
6 蒋文书;巴渠文化是达州文化最优定位[N];四川政协报;2007年
7 冯孟钦;粤西发现历史时期新的文化类型[N];中国文物报;2008年
8 记者 宋合意;“上山文化”距今可能万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盛锋;“上山文化”在浙江浦江被正式命名[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何驽;文化与文化类型之辨证[N];中国文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国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广;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孟坤;组织文化视角下的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郑钧夫;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磊;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忠;企业虚拟团队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金福;酉水流域土家年传承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杨淑敏;冯友兰文化类型说述评[D];河北大学;2000年
3 常芳;城市社区消费文化类型的资源配置及控制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毛菊;人教社实验语文教材(7-9年级)文化类型透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慧;从本尼迪克特的文化类型论看民族精神[D];山西大学;2008年
6 才华;九十年代后中国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文化审视[D];新疆大学;2009年
7 李宝石;《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多元文化类型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闭翠珍;一族两国背景下民族文化发展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9 窦兴斌;意义的流动 形象的梦魇[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翠梅;地方教材中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7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15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