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达成组织共识
[Abstract]:......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
【分类号】:G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军;论学校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J];教学与管理;2002年09期
2 万军;;论高校辅导员的公共关系意识[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余定猛;学校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性文化[J];黑龙江教育;2003年28期
4 余文森;新课程与学校文化重建[J];人民教育;2004年Z1期
5 郑春光;守成和发展——从学校管理到学校领导[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2期
6 吴增强;积极的组织文化:学校发展的深层动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9期
7 赵敏;论学校信息和学校信息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9期
8 贾少华;黄淑颖;;学校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贾少华;黄淑颖;;学校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马朝阳;;教师非正式组织管理浅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一所学校带富了一个村[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2 李传义;;面向市场 挑战未来[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3 周国文;;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青年自组织[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卢晨;;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几点思考——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有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策略[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付秀彬;;组织,,制度与城市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7 杨漫欣;郑羽;;医学院校学校组织气氛与青年教师组织承诺关系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成身宝;;以改革和创新促进技校自我发展[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周玲;;论学校营销[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蓝海昌;;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如何构建和谐校园[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志石;上合组织借力实业家委员会推动区域经贸合作[N];国际商报;2006年
2 祁红梅;知识转移的管理[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记者 阎红玉 通讯员 李德富 陈华春;梨树农民走进合作经济组织[N];农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王薇薇;豆浆机国家标准审定通过[N];经济日报;2009年
5 张新生;巴将首次以生产国身份参加国际石油会议[N];科技日报;2008年
6 ;处理好一志愿与二、三志愿关系[N];北京日报;2004年
7 记者 仝春建;青岛成立首家保险消费者学校[N];中国保险报;2003年
8 英子 晓萱 盛冬蕾;镇江:学校与社区面对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许争;打工子弟怎么过暑期[N];中国妇女报;2005年
10 张米扬;塑胶跑道有毒无毒:靠学校把环保关不现实[N];中国改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燕玲;文化诉求与组织生命力[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世民;错位与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国立;新形势下党的组织管理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王婷;当代中国社会青年自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频频;上海市社区控烟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祝木伟;组织伦理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组织成员创新精神问卷编制及现状调查[D];山西大学;2010年
2 欧阳国健;积极学校气氛的塑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卢汉雄;创建健康学校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骏;中国社会的组织成员激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师朋栋;营销渠道内组织成员间信任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吴振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荣波;虚拟空间成员交互网络特性及潜在组织成员搜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朱秀艳;美国小规模学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戴聚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以生为本”的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喻波动;学习型公共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3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46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