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中的精神虐待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G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治安;“强迫关怀”:优秀生承受着精神虐待[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1期
2 毛景焕!210097,毛景香;教学中的心理虐待现象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翟志文;法院调解场域的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任其平;整体提高中创造精品——谈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材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王雪梅,王德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及对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颜茵;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特点以及归因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胡胜利;;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白桂香,伍芳辉;小学低年级“听说训练”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模式[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胡咏梅;洪成文;;教育研究合作行为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10 周华丽;试论高职专业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与途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欢龙;;农村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谢旭慧;程肇基;;分类教学 分层达标——构建方言复杂地区高师普通话教学新模式[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钱智琴;;课堂中的和谐与不和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缪建平;;引领教师进入“反思性教学”状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叶娟;;无锡市滨湖区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及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孙小吕;;新时期少儿读者的心理需求探索[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穆艳玲;;体育教学仿真系统的初探[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曾美莲;王道;;五年制师范学校“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刘欣;;为孩子插上一双翅膀——一份培养儿童学琴兴趣的个案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颖;内隐学习机制及其个体差异的研究——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兴明;中学生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国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韩夫苓;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相关动作教材体系及其教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守盈;图式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6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罗爱国;互联网与青少年个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东山;;“精神虐待”更可怕[J];教师博览;1996年08期
2 韩剑平;体罚和精神虐待现象浅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王水珍;刘成斌;;学校教育中的精神虐待[J];班主任之友;2003年04期
4 ;教师书画[J];安徽教育;2004年08期
5 ;教师书画[J];广西教育;2004年28期
6 ;教师书画[J];人民教育;2004年18期
7 约翰·施拉特,邓笛;我是教师[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年03期
8 修春雨 ,王韦平;伤害,在一言一行中——教师言行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教育;2005年16期
9 杨丽萍;;教师礼赞[J];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2006年03期
10 季阿娜·鲍戈达诺娃 ,陈庆瑞;怎样才算是一名好教师——欧美一些国家学生和教师心目中的好教师[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余峥嵘;;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浅谈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福臣;给老师一些宽容和理解[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袁海婴;给儿童富于人性的爱和尊重[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4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浩;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辛丽春;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双;教育行动研究的本土化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0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53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