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规则的伦理取向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陈洪涛;自由秩序规则——哈耶克法律观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王振林;西方道德哲学的寻根理路[J];人文杂志;2002年03期
4 马和民;何芳;;学校规则、日常规则与社会适应——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郭建鹏;哈宏军;;浅析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7 陈修梅;;高师教育学课程合作式案例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8 曹长德;;论教育评价的副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9 赵茵茵;;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喻红梅;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途径:优化学习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通;;透视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从《追寻美德》谈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杨曙光;;论职业教育中的优势教育导向[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吴宏超;;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金陵;;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思考[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9 周雯;;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何波;;论我国法律架构中的民族双语教育[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韩雪;中文作文教学病拷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华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群体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好学生不如“捣蛋鬼”?[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2年09期
3 吴康宁;自主创新:幼儿的天性、天能与天权[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4 T.-M.阿莫尼克,雨林;道德与后现代性──道德哲学专论[J];哲学译丛;199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子涵;学生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新华;;学校管理应注重人文关怀[J];辅导员;2011年03期
2 路直达;转型时期中小学管理的价值学思考[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何国明;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管理体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何忠志,郝春波,郑澍君;学校管理中的激励艺术[J];教育管理;1994年03期
5 王凤秋;试析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内耗[J];教育探索;1996年01期
6 吴云霞,张翔;场观与学校管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滕明国;试论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的建立[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孙其松;浅谈学校管理中的“软管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胡云其;消除学校管理中负面影响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06期
10 赵敏;论学校管理的动力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3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银锋;;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张祖华;王妮;;浅谈学校管理中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十二)——现代外国学校管理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杨开亮;;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邸兴龙;方学忠;;学困生对家庭、学校管理的认识调查表反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郭法琦;;杜威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丽英;;构建教师发展的职业学校管理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8 王红伟;;浅谈高职学校管理原则与策略[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陈平生;;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王彬;;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消费者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胡东芳;学校管理的26个字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修文三中 肖桂林;浅谈学校管理“以人为本”[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胡东芳;学校管理从“共同遭遇”开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苏州大学附中 陈小军;无物质激励下的学校管理大有可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谢建军;学校管理中的不等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冯田地 (作者单位:天水市麦积区东岔初级中学);学校管理三步曲[N];甘肃日报;2007年
7 记者 吕扬;强化学校管理创建和谐社会[N];陕西日报;2006年
8 山东省莒南路镇一中 史峰;学校管理切莫“绕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刘海生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系;学校管理,,别误读了“以人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张瑞金 吕梁市泰化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N];科学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史利平;安顺屯堡社会组织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房文翠;法学教育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4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蔡怡;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升;学校情感管理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晓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金莲;福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管理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伶俐;家访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汤琳;萨乔万尼的学校共同体理论述评[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埃迪;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7 沈本领;驶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陶玉龙;驶入专业发展快车道[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杨国华;班主任评价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宏;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1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54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