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梅贻琦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6 01:43
【摘要】:梅贻琦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的领导工作,被视为清华的终身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思想自由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民主管理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勤俭办学的优良作风。这些对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翔,金艾裙;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肖之进;陈霞;;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张俊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成功实施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黄梅英;;高校教师人本管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5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6 刘宝存;;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创新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7 孙希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楷模——中国近代教育家梅贻琦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呼中陶,刘捷;建国50年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杨旭东;试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立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阎守扶;张蕴琨;;我国高等院校近10年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文献回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中明;;论大国[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进程中的东亚与美国”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On Great Nation[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北京论坛(2005)论文选集[C];2005年

3 姚加惠;张亚群;;西南联大管理模式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昕;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尚艳梅;南昌市前湖高校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思瑜;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冯炎莲;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谢艳霞;试析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6 王丽芬;我国独立学院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邢桂芳;我国“985”高校教授队伍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惟;我国商学院人才引进成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彭琳;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明安;;梅贻琦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1986年04期

2 张红梅;通才教育: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核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06期

3 赵莲英;由“北梅南竺”所想到的[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叶赋桂;;大学之成在于大师——透视梅贻琦的人才观[J];教育;2007年02期

5 卞慧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纪念梅贻琦先生诞辰百周年[J];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6 郝江波;赵蕾;;清香自出傲骨梅——追思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及其大学教育理念[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7 齐元媛;梅贻琦教师理念与办学经验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郭丽平;高等教育史学术园地的一朵奇葩——评《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吴洪成;;“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高等教育家——梅贻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10 刘剑虹;试论蔡元培和梅贻琦的大学教师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引智促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2 沈克琦;;我们深深地怀念周老[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3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张银锋;;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张祖华;王妮;;浅谈学校管理中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十二)——现代外国学校管理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郭法琦;;杜威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开亮;;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张丽英;;构建教师发展的职业学校管理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邸兴龙;方学忠;;学困生对家庭、学校管理的认识调查表反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静海县实验小学 靳淑梅;做校长当如梅贻琦[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斯奋;梅贻琦与清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郭 勇;想起梅贻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江苏新沂市阿湖中学 冷学宝;校长的教育箴言解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区间;梅贻琦的治校与做人[N];人民政协报;2002年

6 史轩;纪念梅贻琦校长诞辰120周年[N];新清华;2010年

7 吾民 自由撰稿人;大学能培养大师吗[N];南方周末;2009年

8 海粟 智效民;梅贻琦:清华大学校格的奠基者[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珠海特区报评论员;禁用粗暴方式玷污神圣职业[N];珠海特区报;2010年

10 余翔林;大学——有大师之谓也[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喜旺;学术与教育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靳志和;考虑板厚效应或材料损伤的裂纹尖端场[D];清华大学;1988年

4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英杰;古典书院的终结及其对现代中国大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6 唐立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D];清华大学;1988年

7 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庆平;受对称与非对称载荷作用的轴对称机械结构弹塑性应力分析的边界元法[D];清华大学;1988年

9 雷晓燕;三维弹塑性,,弹粘塑性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数值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1989年

10 刘文政;脆塑性结构极限载荷的计算与工程应用[D];清华大学;198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石薇;梅贻琦大学理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竞红;会通中西 传承创新——三、四十年代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和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天霞;梅贻琦的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志刚;梅贻琦与赫钦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重金;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胡晓蓉;梅贻琦“教授治校”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黄晓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东升;学校情感管理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金莲;福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管理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伶俐;家访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2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582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