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目教学知识到课目学习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新方向
【部分图文】:
LCK不是否定PCK,不是排斥PCK,而是对PCK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意义上,LCK是以“概念化”的方式将PCK所孕育的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关怀加以凸显。当年舒尔曼正是基于对“课目知识和教学知识严重割裂”的批判而提出PCK的。教师仅掌握CK和PK,并不足以胜任复杂的课目教学,教师还需要从有效教学的层面对CK进行理解和把握,并用类比、例证、实例等有效教学方式加以呈现。这个过程,实质上教师创造了PCK。(见图1)然而,课目教学要真正由“教”落实为“学”,还需从有效学习的层面来对CK进行理解和把握。这个过程,实质上由师生共同创造了“关于具体课目内容的有效学习的知识”,即LCK。(见图2)
然而,课目教学要真正由“教”落实为“学”,还需从有效学习的层面来对CK进行理解和把握。这个过程,实质上由师生共同创造了“关于具体课目内容的有效学习的知识”,即LCK。(见图2)LCK,是课目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特殊“结晶”,至少包含三层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关于某一课目内容的理解的知识,即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二是怎样基于学生的理解而开发最有用的学习材料的知识,即关于学习材料开发的知识;三是如何基于前两项内容(学生理解和学习材料)设计出最有用的学习方案(过程、方式、方法等)的知识,即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开发的知识。
在校本学习研究的六个步骤中,每一个步骤都包含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相宜培训与专题研讨活动。步骤一,学习研究准备。重点是建构研究型学习共同体、辨识参与者的不同目的、达成共同的愿景与目标并确定研究实施方案。步骤二,学习内容拟定。重点是挑选出对教师建构LCK具有范例意义的教学主题,诊断学生学习困难与学习不足,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难点和重点,开发出适用的学习材料。步骤三,教学设计研讨。重点是前测分析、学习困难与卓越需要诊断、教学设计与研讨,开发出适宜的学习方案及配套工具。步骤四,教学实践探索。重点是课堂实施并组织教师同伴观课评课。步骤五,研究评估反馈。重点是后测、数据初步整理与分析并进行反馈与研讨。步骤六,研究成果升华。重点是研究工具整理、研究数据系统分析、研究报告撰写与交流,并完成理论与应用成果的整理发表。这是将构成LCK的三层面内容加以显性化、系统化的重要步骤,有利于实现LCK在更多教师之间分享及大范围传播。以上第三至第五步骤需重复两轮或两轮以上,即多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里教学同一课目内容。研究成果升华步骤的结束,则开启了更高水平层次的新一轮校本学习研究过程。三阶段六步骤螺旋上升的校本学习研究,已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校本学习研究,成就了协作型研究性学习方式,贯穿中小学学校领导和师生多层次多类型的对话交流、协商修正等。这既是促进教师有效专业发展、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过程,也是参与者在交流和探讨中建设学校协作文化的过程。由此,围绕着LCK建构,在校本学习研究过程中,教师实现着有效专业发展,学生实现着有效学习发展,学校实现着协作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云鹏;解书;赵冬臣;;教师专业知识发展与教师教育改革[J];教师教育学报;2014年01期
2 曾文婕;黄甫全;;教师教育的课程创新——实验型教学专业化课程体系的生成与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10期
3 梁永平;;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1期
4 李斌辉;;中小学教师PCK发展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5 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史宁中;;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的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付柳林;;论数学师范生MPCK发展的三个阶段[J];江西教育;2015年33期
3 张恩德;;“学科教学论”教师的文化使命[J];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11期
4 李丽州;;基于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的外语课堂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10期
5 石耀华;余宏亮;;论说课作为教师PCK的生发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20期
6 杨卉;;基于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教师PCK知识发展活动设计及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7 周邦春;;扬琴教学创新改革研究——评《新编扬琴基础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9期
8 施雨丹;卢晓中;;论卓越教师的素质构成——基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9期
9 魏微;;论PCK理论框架下我国外语教师的学生知识[J];学园;2015年25期
10 余梁;;PCK理论下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尝试与思考——以高二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教师专业知识的测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2 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3 王咏田;张寿松;;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阅读状况的比较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0年09期
4 刘义兵;郑志辉;;学科教学知识再探三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4期
5 王政;任京民;;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养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3期
6 郑志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知识再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3期
7 黄甫全;;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2期
8 赵冬臣;马云鹏;韩继伟;宋祥;;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来源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9 黄甫全;;开发实验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路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8期
10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颀;;浅议“微课”在教学中的效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年15期
2 尚庆亮;;我对电脑教学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导学;2018年29期
3 杨秋灵;;及时教学、微课与翻转课堂[J];新校园(上旬);2016年10期
4 李长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17年01期
5 樊正恩;丁亥福赛;;教师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途径探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黄友初;;教师教学知识的诠释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7 凌鹏飞;赵青坡;;教学知识研究的僭越及纠偏[J];教育科学论坛;2013年02期
8 杨鸿;朱德全;;论教学知识的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9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J];山西教育(招考);2014年12期
10 李晓杰;;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19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鸿;教师教学知识的统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慧慧;职前教师教学知识信念的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建忠;教师教学魅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冯艳艳;知识管理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3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5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