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极端社会达尔文主义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带来冲击
1.1.2 赫胥黎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对进化论及相关道德观的回应
1.1.3 赫胥黎道德教育思想对国内外影响深刻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重点
1.4.3 研究的难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阅读法
1.5.2 概括归纳法
2 赫胥黎思想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2.1 时代背景
2.1.1 工业:科技迅猛发展,需要教育革新
2.1.2 社会:社会竞争激烈,矛盾亟需调和
2.1.3 教育:古典主义盛行,强烈呼吁改革
2.1.4 个人:教育实践丰富,促进思想形成
2.2 理论渊源
2.2.1 科学:达尔文进化论
2.2.2 伦理学:斯密论同情和良心
2.2.3 政治学:霍布斯利维坦的构建
3 赫胥黎进化伦理学视域下的道德观
3.1 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进化伦理观
3.1.1 宇宙过程:斗争和自行其是
3.1.2 伦理过程:良心和自我约束
3.1.3 社会文明的路径:伦理过程取代宇宙过程
3.2 道德教育思想的实现可能:人类具有特殊性
3.2.1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内在关系:客观对待人猿相似性与差异性
3.2.2 人类特有的道德属性
3.2.3 人类突出的智力能力
3.2.4 人类超群的语言能力
3.3 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归宿: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目标
3.3.1 自然目标:服从道德和自然法则,“与自然界完全和谐一致”
3.3.2 社会目标:服务“社会利益”,维持社会秩序
3.3.3 个体目标:“胜任各种职务”,实现自我价值
4 赫胥黎道德教育思想的实现路径
4.1 科学教育:追求真理与诚实的品质
4.1.1 对科学事实的了解是道德规范最可靠的基础
4.1.2 “诚实是道德的核心”
4.2 美学教育:塑造公正与人性的社会环境
4.2.1 强调审美教育,丰富人性
4.2.2 主张教育权利平等,培养正义感
4.2.3 发挥法律和舆论的约束力,扬善抑恶
4.3 自制教育:促进自我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4.3.1 提升意志力和耐力
4.3.2 培育同情心和良心
4.3.3 促进和平和互助
5 赫胥黎道德教育思想辩证观及基于中国现实困境下的启示
5.1 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5.1.1 应试教育急功近利,道德教育目标功利
5.1.2 教师素养参差不齐,道德教育内容空泛
5.1.3 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思想冲击,道德教育手段单一
5.2 赫胥黎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5.2.1 在科学教育中深化“课程思政”和“间接学科德育”
5.2.2 营造公正人性的道德教育环境,坚持“全过程育人”
5.2.3 加强个体的“自制教育”,养成优良品质
5.3 赫胥黎道德教育思想辩证观
5.3.1 扬其思想优势
5.3.2 避其思想劣势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02期
2 杨深;;社会达尔文主义还是民族达尔文主义?——严译《天演论》与赫胥黎及斯宾塞进化论的关系[J];哲学研究;2014年01期
3 何怀宏;;伦理的阙失——对《天演论》及其影响的一个反省[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何怀宏;;试析《天演论》之双重“误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宫厚英;;论进化论思潮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檀传宝;;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J];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7 何毓德;郎补俄;;赫胥黎与达尔文主义及生态伦理学的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涂建新;;斗争与文明: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种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艳琴;;纽曼与赫胥黎自由教育思想之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游清徽;;赫胥黎的科学普及思想[J];科普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晓珍;赫胥黎自由教育思想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高伟龙;自私的基因与道德的起源[D];复旦大学;2014年
3 王娜;赫胥黎的进化论自然观及其在科学方法和伦理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敏;达尔文与赫胥黎关于道德起源之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仙萍;论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檀慧玲;赫胥黎科学教育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0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8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