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深度学习的大学生网络学习共同体建构及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7 08:19
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具备知识的迁移与整合能力、组织协作与解决问题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学会学习,持续性学习。深度学习作为学习科学的最终目标,跨越了认知界限,融合了时代元素,强调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注重思维的反思与批判,关心交互的沟通与协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网络学习共同体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拉近了学习者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享,成为了信息化创新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途径。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实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当前的共同体存在缺乏认知高度、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交互协作学习性不强等问题。本研究为探究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深度学习的效果,借鉴相关理论论证其可能性,提出相应的策略,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学习活动,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互动协作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针对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深度学习这一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部分:(1)相关理论探索。本研究厘清了网络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的内涵与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网络学习共同体...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oI模型图
并没有在社区交互学习中获得深度学习能力,学生仅获得表面的的学习[72]。探究社区可以被视为一个深层次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以问题为中心进习和批判性反思,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深层表征。通过对探究社区理论述,在认知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和教学存在感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产生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导向深度学习的过程就是网络体向探究型社区转变的过程。笔者认为,网络学习共同体需要满足以下证实网络学习共同体指向深度学习存在的可能性:(1)加强认知存在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对话,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2)营造社区互动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3)提供资源共享的自导向知识的迁移与建构。(4)保持学习者的动机,引导显性知识和隐性化;(5)构建生态网络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投入;(6师指导的学术化和深化,帮助学习者走向学习自治。.2 在线学习五阶段模型
第 4 章 面向深度学习的大学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群体交互影响,其负面影响是可能产生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换句话说,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冲突时,成员为了维持与团体的关感受到无形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必须遵守团体意见或规范。这种异质融合个人放弃了与自己的观点或规范相抵触的倾向,并且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产生一种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因此,需要基于实事求是的构建符合实际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这将有助于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应更广泛的领域。.2 网络学习共同体理论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与和投入而非肤浅和简单——在线学习中的深层次学习[J]. 穆肃,王孝金.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2)
[2]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J]. 李洪修,丁玉萍.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7)
[3]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J]. 张晓娟,吕立杰. 基础教育. 2018(03)
[4]基于学习分析的大学生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与分析[J]. 颜磊,祁冰. 现代教育技术. 2017(12)
[5]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J]. 吴祥恩,陈晓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8)
[6]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J]. 曾家延,董泽华. 基础教育. 2017(04)
[7]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访斯坦福大学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主任Ray Pecheone教授[J]. 周文叶,陈铭洲.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7)
[8]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研究[J]. 曲建忠,邢丽荣.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9]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研究[J]. 柳瑞雪,骆力明,石长地.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1)
[10]“探究式社区”理论框架述评及对网络教学的启示[J]. 段承贵. 终身教育研究. 2017(01)
博士论文
[1]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卜彩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 王陆.西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群体动力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D]. 安冬.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项目式的高职学生深度学习模式研究[D]. 曾凡梅.重庆师范大学 2018
[3]基于微信平台的成人虚拟学习共同体建构研究[D]. 詹芳芳.南京师范大学 2017
[4]基于SharePoint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与实现[D]. 蒋海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5]基于云服务的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王永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6226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oI模型图
并没有在社区交互学习中获得深度学习能力,学生仅获得表面的的学习[72]。探究社区可以被视为一个深层次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以问题为中心进习和批判性反思,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深层表征。通过对探究社区理论述,在认知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和教学存在感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产生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导向深度学习的过程就是网络体向探究型社区转变的过程。笔者认为,网络学习共同体需要满足以下证实网络学习共同体指向深度学习存在的可能性:(1)加强认知存在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对话,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2)营造社区互动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3)提供资源共享的自导向知识的迁移与建构。(4)保持学习者的动机,引导显性知识和隐性化;(5)构建生态网络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投入;(6师指导的学术化和深化,帮助学习者走向学习自治。.2 在线学习五阶段模型
第 4 章 面向深度学习的大学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群体交互影响,其负面影响是可能产生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换句话说,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冲突时,成员为了维持与团体的关感受到无形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必须遵守团体意见或规范。这种异质融合个人放弃了与自己的观点或规范相抵触的倾向,并且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产生一种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因此,需要基于实事求是的构建符合实际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这将有助于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应更广泛的领域。.2 网络学习共同体理论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参与和投入而非肤浅和简单——在线学习中的深层次学习[J]. 穆肃,王孝金.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2)
[2]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J]. 李洪修,丁玉萍.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7)
[3]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J]. 张晓娟,吕立杰. 基础教育. 2018(03)
[4]基于学习分析的大学生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与分析[J]. 颜磊,祁冰. 现代教育技术. 2017(12)
[5]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J]. 吴祥恩,陈晓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8)
[6]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J]. 曾家延,董泽华. 基础教育. 2017(04)
[7]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访斯坦福大学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主任Ray Pecheone教授[J]. 周文叶,陈铭洲.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7)
[8]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研究[J]. 曲建忠,邢丽荣.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9]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研究[J]. 柳瑞雪,骆力明,石长地.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1)
[10]“探究式社区”理论框架述评及对网络教学的启示[J]. 段承贵. 终身教育研究. 2017(01)
博士论文
[1]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卜彩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 王陆.西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群体动力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D]. 安冬.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项目式的高职学生深度学习模式研究[D]. 曾凡梅.重庆师范大学 2018
[3]基于微信平台的成人虚拟学习共同体建构研究[D]. 詹芳芳.南京师范大学 2017
[4]基于SharePoint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与实现[D]. 蒋海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5]基于云服务的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王永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21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