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新中国综合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8-29 18:2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校综合课程改革经历了曲折调整、试点重建、区域实验、整体推进、深化发展五个阶段,各有鲜明特点,印刻着时代烙印。综合课程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平衡"分"与"合"的关系、课改要求与家长舆情之间的关系,强化校本调适与再整合,提升教师跨学科课程领导力,并建立与综合课程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方式。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3(03)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新中国综合课程改革回顾
    (一)曲折调整期:比重偏低,教材滞后,定位摇摆(1949—1977年)
        第一,课程设置“苏化”,强调“分科”。
        第二,教材建设滞后,时代烙印明显。
    (二)试点重建期:借他山之石,强调本土开发(1978—1991年)
        第一,借鉴国外经验,试水重建综合课程。
        第二,国家和地方出台新规,增加综合课程类目。
    (三)区域探索期:重点突破,特色初显(1992—2000年)
        第一,建立新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综合性。
        第二,区域探索综合课程实施可行性,设计模式多样化。
        第三,扩大区域试验范围。
    (四)整体推进期:国家层面大规模实施(2001—2009年)
        第一,丰富综合课程选择,提供地方增减课程的余地。
        第二,扩大课改实验规模,增加综合课程课时比例。
        第三,改革综合课程评价方式,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五)深化发展期: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2010年至今)
        第一,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倒逼课程改革的深化。
        第二,从学习科目到学习领域,综合课程样态逐步迭新。
        第三,积极融合最新理念,校本开发综合课程。
二、综合课程改革的未来展望
    (一)进一步平衡“分”与“合”的关系
    (二)处理好课程改革与家长舆情的关系
    (三)强化校本调适与再造
    (四)提升教师跨学科课程领导力
    (五)建立与综合课程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芬兰经验[J]. 魏戈.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9(01)
[2]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化:历程回眸与系统谋划[J]. 肖磊,李本友.  教育研究. 2018(04)
[3]论本校课程建构[J]. 李臣之.  课程.教材.教法. 2017(11)
[4]教师专业素养养成:学习共同体视点[J]. 李慧方,罗生全.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14)
[5]综合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探究[J]. 吕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25)
[6]家长:学校课程决策的必要参与者[J]. 马苏静,杨静.  教育科学研究. 2014(06)
[7]综合课程两种不同命运的理性审视[J]. 郭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9(03)
[8]关于综合课程的理性思考[J]. 郝琦蕾.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7)
[9]关于我国综合课程开设方式及内容选择和组合模式的探索[J]. 商发明.  教育科学研究. 2001(10)
[10]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J]. 张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6)

博士论文
[1]从分科走向综合[D]. 潘苏东.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 郑家福.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71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371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