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道德教育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1-11-13 22: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背景下,从主旨、主体到主题发生了明显的嬗变。立足40多年来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脉络,道德教育的本真意蕴逐渐被还原,教育实践规律日益清晰。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到人本主义道德教育,从无我主体的道德教育到主体间性道德教育,从泛政治化道德教育到全程、全员、全方位道德教育,呈现了我国道德教育在主旨、主体以及主题三方面的嬗变历程,试图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路向,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道德教育有效性提供智力支持。
【文章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教育主旨的重心嬗变
(一)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二)公民道德教育
(三)人本主义道德教育
二、道德教育主体的结构嬗变
(一)无我道德教育
(二)主体性道德教育
(三)主体间性道德教育
三、道德教育主题的要义嬗变
(一)道德教育泛政治化
(二)道德教育生活化
(三)道德教育全面化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道德生活建构新突破[J]. 鲁洁,余维武. 中国教育学刊. 2015(05)
[2]未来抑或现在?——勒维纳斯时间视野下的教育指向研究[J]. 吴先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3)
[3]反思与重构——他者伦理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 吴先伍. 江苏高教. 2014(04)
[4]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 鲁洁. 教育研究. 2010(06)
[5]主体间性视阈中的道德教育范式[J]. 李杰. 教育探索. 2006(10)
[6]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 鲁洁.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04)
[7]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 鲁洁.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9)
[8]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J]. 杨大春. 哲学研究. 2001(07)
[9]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心理成分和基本规律[J]. 张世富. 云南社会科学. 1983(01)
[10]李大钊论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J]. 何国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3)
本文编号:3493814
【文章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教育主旨的重心嬗变
(一)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二)公民道德教育
(三)人本主义道德教育
二、道德教育主体的结构嬗变
(一)无我道德教育
(二)主体性道德教育
(三)主体间性道德教育
三、道德教育主题的要义嬗变
(一)道德教育泛政治化
(二)道德教育生活化
(三)道德教育全面化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道德生活建构新突破[J]. 鲁洁,余维武. 中国教育学刊. 2015(05)
[2]未来抑或现在?——勒维纳斯时间视野下的教育指向研究[J]. 吴先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3)
[3]反思与重构——他者伦理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 吴先伍. 江苏高教. 2014(04)
[4]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 鲁洁. 教育研究. 2010(06)
[5]主体间性视阈中的道德教育范式[J]. 李杰. 教育探索. 2006(10)
[6]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 鲁洁.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04)
[7]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 鲁洁.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9)
[8]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J]. 杨大春. 哲学研究. 2001(07)
[9]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心理成分和基本规律[J]. 张世富. 云南社会科学. 1983(01)
[10]李大钊论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J]. 何国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3)
本文编号:3493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49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