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03:19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当下社会转型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趋势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据当今社会的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互联网+”,一个新兴的理念顺势而生。“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后将真正地做到渗入生活,让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它。论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互联网+”的起源、涵义及特征引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部分从虚拟性、监管性、平等性、互动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等角度分析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因素出发,进一步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第三部分为论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内容及原则。笔者就新模式的要素构成、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三方面探究新模式的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文献总结出新模式在现实运用中应遵循的原则。该部分论述体现了本文的创新性。第四部分论述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可以有哪些创新性的展开途径,并从网络阵地的珍视、制度建设的关注、师资结构的变革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的涵义及特征
        一、“互联网+”的起源及涵义
        二、“互联网+”的特征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载体
        二、“互联网+”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三、“互联网+”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互联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
        一、“互联网+”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带来转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极具虚拟性和技术性
        二、缺少监管性和制度性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因素的影响
        一、缺乏平等性和互动性
        二、欠缺层次性和灵活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内容及原则
    第一节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究
        一、“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要素探究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理念探究
        三、“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方法探究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遵循原则
        一、虚拟性与现实性结合原则
        二、开放性与引导性结合原则
        三、继承性与借鉴性结合原则
        四、技术性和人本性结合原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构建
    第一节 重视网络教育阵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监管
    第二节 变革网络师资结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员结构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培训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业务能力
    第三节 注重网络制度建设,完善规范性保障机制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 张忠华,周萍.  教育学术月刊. 2015(12)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 钱国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22)
[3]论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 李娟,杨丽.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空间结构[J]. 陈宗章,李大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15)
[5]高校德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构建[J]. 李康海,秦宏毅.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04)
[6]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方式研究[J]. 郭淑颖.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2)
[7]当代中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科学开发[J]. 冯国芳,邬思源.  学术论坛. 2012(12)
[8]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 骆郁廷.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09)
[9]互补—综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模式[J]. 陈清.  江汉论坛. 2011(02)
[10]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方宏建,杜亮.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01)



本文编号:3502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502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