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性别欺凌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性与性别少数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5-03-14 23:11
治理校园欺凌专项政策的相继出台表明国家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日益重视。但目前的相关政策缺乏性别视角,使得校园性别欺凌的受害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这部分是因为关注青少年学生性与性别身份和身心健康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屈指可数,从而缺乏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依据。因此,本文以性与性别少数学生这一典型易感群体为例,来讨论校园性别欺凌与校园安全、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基于2070份来自全国在校生的网络问卷数据,本文发现,遭受过校园欺凌的性与性别少数学生,较之未遭受欺凌的性与性别少数同伴,有着更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更高水平的风险行为。校园欺凌主要通过"身份疑虑"发生作用,校园环境与身份差异性会对校园欺凌实际产生的负面影响产生调节效应。这些发现提示我们,性与性别教育、完善学校预防和治理欺凌制度等是塑造友善安全校园不可或缺的元素。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4763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图1 假设模型
总的来说,我们关心的是,较之自我认同较好、处于积极校园环境中的性少数学生,那些属于“双重边缘化”状况的性少数亚群体,以及身处对性少数更为不利和更少外部支持的校园环境中的学生,是否在遭受或目击欺凌和侵害后会呈现更为糟糕的心理和行为后果。三、数据与变量
图2 影响模型(负面情绪)
图2和图3是数据分析结果的示意图。图3影响模型(风险行为)
图3 影响模型(风险行为)
图2影响模型(负面情绪)最后,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为网络问卷数据,无法进行严格抽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统计推论。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分样本比较来对此问题加以讨论。国外相关研究发现,中学校园中的欺凌问题较之大学校园更严重[58],而本研究将314名中学生样本和1....
本文编号:4034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4034763.html
上一篇: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