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想象”:儿童形象的想象性建构及其反思
本文关键词:“复调想象”:儿童形象的想象性建构及其反思
【摘要】:"儿童"这一主题并非自古有之,"儿童"是被发现的存在。随着儿童的发现、儿童的诞生,"儿童是什么样的人"成为人们探讨的核心主题。儿童形象通过学术—思想性文本、儿童文学—影视作品、网络传媒等媒介得以生产、消费与再生产。然而,这些媒介所描述、规定、呈现的热闹纷繁的儿童形象实非对儿童本体的认知,而是一种"复调式"的想象性建构。这种建构背后或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或是出自人们深层的审美寄托,或是为了满足普通大众的消费、娱乐等需要而使儿童成为名副其实的"他者"。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复调想象 儿童形象 想象性建构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儿童形象‘复调想象’的修辞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880028)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博士专项“儿童形象的话语修辞研究”(项目编号JSNU2015BZ14)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05)
【分类号】:G61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和研究的深入,有关儿童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这些研究呈现出研究者对儿童形象复杂多样、纷繁多元的想象。传媒时代,人们借助多种媒介对儿童形象的想象更是热闹纷繁。然而,有些儿童形象并非出于人们对儿童本体的理解,相反是人们对儿童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永明;;古诗中的儿童形象[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2年11期
2 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以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王艳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儿童形象浅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李召存;;儿童形象的政策建构——基于学前课程指南的国际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6期
5 舒韶雄;;古诗中的儿童形象[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梅仲孙;;要重视儿童形象思维的培养[J];人民教育;1980年12期
7 李宝珠;;俊美与冷酷的对抗——鲁迅作品儿童形象探微[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姚海英;;论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类型及艺术特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史晓婧;;论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叙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韦良秀;;古诗里的童年[J];老同志之友;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莉;报纸图片中儿童形象运用的几点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张淑燕邋王波伟;给儿童广告一方净土[N];吉林日报;2007年
3 晓夫;走马观花看日本广告[N];中国工商报;2000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杨桦;儿童广告 盼望一阵绿色的风[N];人民政协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梅;新中国绘画中儿童形象的典型样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玉晗;陆游诗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3 姜扬;符号学视角下的儿童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涂春梅;“十七年”儿童文学中的“新中国儿童形象”[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宇;中外文学中两类儿童形象比较[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雅玲;论当代油画中的儿童形象[D];上海大学;2014年
7 张艺典;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8 徐平;论蒋韵长篇小说的儿童叙述与儿童形象[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史凝芳;新中国年画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姚瑶;打造接班人:新中国少年儿童形象的建构及传播[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4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11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