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对于图画作者意图的认知发展及教育启示
本文关键词: 学前儿童 图画 意图 认知发展 美术欣赏教育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研究儿童如何理解图画显示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了解学前儿童对图画作者意图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践,同时,也进一步充实有关儿童意图理解的发展性研究。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市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三个问题出发,系统地考察儿童对图画作者意图的理解能力及发展特点: 第一,学前儿童对图画能够反映作者意图的意识,即学前儿童何时意识到图画是带有意图的? 第二,学前儿童对作者意图与图画间关系的认知,即学前儿童在理解图画时,能否以及如何借鉴作者的意图? 第三,不同欣赏者对图画作者意图的认识可能不同——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即学前儿童何时开始意识到不同欣赏者对同一图画作者意图的认识可能不同,其发展特点如何? 研究结果表明: (1)3岁儿童已经能够意识到图画是带有意图的; (2)面对具有生活情境性的两可动作图画时,大部份3岁儿童已经能够摆脱自身的想法而参考作者的意图对其进行解释; (3)面对知觉信息不完整的图画时,儿童从4岁开始能够不依赖主观猜测,参考作者的意图对其进行解释。 (4)面对两可形状图时,如果儿童对图画的知觉与作者的意图不一致,3-6岁儿童均难以摆脱自身知觉的引导而参考作者意图解释图画; (5)当作者的意图体现在图画内容上时,4岁儿童己经能够意识到不同欣赏者对同一图画作者意图的认识可能不同; (6)当作者的意图体现在图画寓意上时,大部分儿童要到6岁之后才能意识到不同欣赏者对同一图画作者意图的认识可能不同,这与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的获得有关。 (7)学前儿童对于图画作者意图的理解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 (8)学前儿童对图画意图的认知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最后,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开展以及如何利用美术欣赏活动促进儿童意图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age of picture reading, the study of how children understand pictur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psychology, to guide the art education practice of kindergarten more effectively, and to enrich the developmental research on children's intention understanding.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taki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children'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picture writers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preschool children's awareness of the picture can reflect the author's intention, that is, when does the preschool child realize that the picture has intention? Second, preschool children's 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s intention and the picture, that is, whether and how to learn from the author's intention when understanding the picture? Third, different appreciators may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intention of the picture author-the percep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at is, when preschool children begin to realize that different appreciators may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intention of the same picture author.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3-year-old child has been able to realize that the picture is intended; (2) in the face of the two-action picture with life context, most 3-year-old children have been able to get rid of their own idea and explain it with reference to the author's intention; (3) in the face of incomplete picture of perceptual information, children from the age of 4 can explain it without relying on subjective guesses and referring to the author's intention. (4) in the face of two shapes, if the child's perception of the picture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author's intention, it is difficult for children aged 3-6 years to get rid of the guidance of their own perception and refer to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 explain the picture; 5) when the author's inten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content of the picture, the 4-year-old child has been able to realize that different appreciators ma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intention of the same picture author; (6) when the author's intention is embodied in the moral of the picture, most children do not realize until after the age of 6 that different appreciators may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intention of the same picture writer. This is related to the acquisition of children's explanatory theory of mind. (7) Preschool children'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picture writers increases with age. (8)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s perception of picture intention.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art appreciation education and how to use art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ntention understanding ability.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蕾;;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2 张富洪;;学前儿童“渗透式”家庭感恩教育实践探索[J];新教育;2011年08期
3 董会芹;张文新;;学前儿童攻击应对策略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4 ;图画学英语[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3年10期
5 滕秀芹;;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及应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肖虹;;汉字起源研究述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朱莉琪;;儿童认知发展与高质量教学产品[J];中国教师;2011年16期
8 丁志强;;如何让高职毕业生走出布利丹困境[J];华章;2011年20期
9 瞿昶;;学前儿童游泳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年49期
10 赵维伦;刘丰;;学前儿童外语学习焦虑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智良;萧沛霖;丁浩恩;陈婉霓;吕秀娴;;香港学前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儿童肥胖的情况[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辉;宗心南;;我国大陆主要城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的20年变化趋势[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林晓玲;;少儿图书馆(室)与学前儿童的阅读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长瑾;楼晨梦;;温州市学前儿童死亡概念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周采;;夸美纽斯论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成子娟;陈钳笙;刘李婉玲;伍瑞颜;胡婉姗;;香港入学前儿童的真实计算能力[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冯申禁;宋钧;佟乐泉;;学前儿童词汇理解发展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8 黄琼;;启迪智慧 激发创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王燕;王异芳;方平;左海妮;刘影;徐小雪;;混龄编班对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武满蓉;;浅谈入学前儿童综合素质培养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水市麦积区潘集寨学校 杜英梅;浅谈学前儿童行为规范[N];甘肃日报;2010年
2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鲍学军;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N];美术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沈孝东;我市学前儿童入园不难[N];莱芜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洪波;首套教育部审定的学前儿童阅读教材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N];黄冈日报;2009年
6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N];黄冈日报;2009年
7 记者 贾莉;贺兰学前儿童将免费受教育[N];宁夏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甘肃记者 郭冠军;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N];中华建筑报;2009年
9 记者 苏军;加强学前儿童看护点安全管理[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娉;图画里的别样人生[N];青岛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柳倩;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振国;3-6岁儿童数量估算、数数能力及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晓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一仑;拓扑占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贺晓舟;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启丽;学前儿童对于图画作者意图的认知发展及教育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永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行为、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白俊杰;学前儿童抽象能力和认知灵活性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慧妍;学前儿童理解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发展及教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姜阳春;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社会技能形成的交互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6 孙静妍;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兴峰;德州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泽燕;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影像解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志艳;3-6岁儿童量的排序与事件排序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焦晓玲;学前儿童父母教育素质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6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44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