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与孩童精神世界的濡养
本文关键词: 想象力 文学叙事 同情心 精神生活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孩童想象力正遭受异化,其主要表现为想象力发展中的金属化与科技化、庸俗化和野蛮化、急功近利与认知化,以及过度发展与衰竭化等样态。想象力涉及人类崇高的精神品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想象力唤醒了孩童内心的同情和怜悯,迫使他们以一种宽容、完整、富有诗意的方式去认真对待生活和他人。想象力是一种良好的公民能力,能够拓展和加深儿童的道德视域,避免行为和判断中的轻率和粗暴,并通过畅想一种理想的正义,促发一种行动和自我改善的勇气。教育则需要通过培养敏感心、理解力和解构偏见等为儿童想象力的成长做好准备。
[Abstract]:Children's imagination is being alienated,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magination in the metallization and technology, vulgarization and barbarism, eager to achieve immediate benefits and cognitive. Imagination involves the lofty spiritual character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hope for a better life. Imagination awakens the sympathy and compassion of children and forces them to be tolerant and complete. Take life and others seriously in a poetic way. Imagination is a good civic ability to broaden and deepen children's moral horizons and to avoid the frivolity and rudeness of behaviour and judgment. And by imagining a kind of ideal justice, promoting a kind of courage of ac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needs to prepare children for the growth of imagination by cultivating sensitivity, understanding and deconstructing prejudic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10
【正文快照】: 想象力之于一个人及其生活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诗人兼教育家马修·阿诺德认为,想象力是个人的灵魂之光,能够照亮我们的生活。没有它,我们将在搏斗中死去;有了它,我们不会全然地消逝。利文斯通在《保卫古典教育》中写道:“没有想象力的人,会变作‘得意小人’,而不可能变得伟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峰;学校:关注学生精神生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年03期
2 苏霍姆林斯基;阿桂;;学习——精神生活的一部分[J];教师之友;2002年12期
3 廖小琴;;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当今社会的时代课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范玲;;幸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J];社会科学家;2006年S1期
5 郭俊敏;;改善农民精神生活的着力点[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张权民;王博;;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精神生活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7 潘华实;;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J];前沿;2012年10期
8 包乐平;生活方式改革初探[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00期
9 朱长辉;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斯米勒诺夫;陈如凤;姚一澄;;科学与精神生活[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含章;张志安;高碧姬;;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 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童世骏;;世俗化社会中的精神生活论纲[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王少明;;从快感到幸福感——论音乐与老年人精神生活[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尹有仕;;家庭教育对学困生的影响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怀化市城乡结合部老年人精神生活现状调查[A];“深化农村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任晶;;创造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钟如森;王成武;;也谈如何增进老人与子女的思想感情沟通[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9 顾丹红;钱丽华;;养老——呼唤精神赡养[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翠翠;许容;;生活像一团麻,,培训班帮我解疙瘩[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辉;关注困难群众的精神生活[N];阿勒泰日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老干部局 王道恕;关心老干部精神生活 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孙瑞雪;陪孩子享受真善美的精神生活[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杜显雷 任涛;群众实现经济收入和精神生活“双丰收”[N];人民政协报;2013年
5 沈壮海;先进文化与人的精神生活[N];光明日报;2003年
6 徐永仓;关注老干部精神生活[N];中国老年报;2008年
7 吴占中;关于富与贵的思考[N];新疆日报(汉);2012年
8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家 王蒙;浏览、阅读与我们精神生活的质量[N];文汇报;2012年
9 谷中原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N];中国社会报;2013年
10 李艳丽 河南省洛阳市西下池小学;陪儿童过一种精神生活[N];中国教师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青松;社会主义精神富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清华;马克思精神生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宪婧;对小康社会精神生活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3 段茳飞;失独父母精神生活问题及帮扶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王未;基层法官的精神生活及公务员伦理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赵舒;当代精神生活物化困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苏亚拉;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图古日格嘎查蒙古族牧民精神生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徐婧婷;城市老年人精神生活缺失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婧;新媒体对青年精神生活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秦帆;精神生活的主体向度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10 路菲;马克思的精神解放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76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47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