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申斯基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本文选题:乌申斯基 切入点:儿童教育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乌申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他在哲学、政治学和心理学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认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应该在了解人的基础上培养智力成熟、道德完善和体力发展的人。通过论述乌申斯基对儿童信念、习惯、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期人们对其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人学理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Abstract]:In 19th century, a famous Russian educator, Ushinsky formed his own unique educational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philosophy, political science and psychology. By discussing the cultivation of five kinds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such as children's belief, habit, emotion, will and character, Ushensky hope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istic idea contained in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建朝;;育“人”:教育精神的时代诉求、特质与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2 林崇德,,俞国良;对“非智力因素”争议问题的几点看法[J];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02期
3 刘大维;;体育的人性本质及其价值回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颖;;道德智慧教育与人生幸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张懿;孟庆瑶;;大学生幸福教育刍议[J];北京教育(德育);2008年02期
3 帅学金;;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J];才智;2012年09期
4 徐杰玲;;试论幸福教育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结合[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5 王芳;浅析道德选择的影响因素[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林江;;浅谈幸福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7 王红;;教师人格素养对学生思想品行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8 梁臣凤;曾湄;蔡立丰;;幸福与教育关系研究综述[J];成功(教育);2009年06期
9 潘倩;;用幸福教育理念推动德育工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2期
10 严丽萍;;“教师主导作用”辨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玲;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6 粟高燕;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路书红;教学理论建设的方法论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帅;知识与幸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颖;高中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与个性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2 朱晓燕;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鲜艳;80后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于唯;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海芳;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夏福英;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与语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廉凤;英语视听说课学生沉默现象的个案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郭振晶;语文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亮;教师道德内化动力的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来彦;普通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楚廷;;教育就是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3 王坤庆;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4 王庆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科学论述及其理论特征[J];云梦学刊;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克智;;适应特点 促进发展——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法摭淡[J];天津教育;1992年10期
2 刘玉敏;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J];职业技术;2005年07期
3 张丽蕊;;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3期
4 ;家教知识简答(八)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997年09期
5 李秀庆;;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论坛;1998年04期
6 谈丽清;;浅议物理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J];考试周刊;2010年35期
7 李强;;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1期
8 郭鸣中;李清;詹素兰;詹业莹;;浅论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初中物理教学[J];物理教师;1989年03期
9 蔡加綮;;关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年05期
10 张芹;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英语教学[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捷;;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钟烂辉;钟子昂;;浅谈留守儿童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眭英志;;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程京生;;浅谈博物馆社会服务与儿童教育[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苏锡娟;;知微见著 从小抓起[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6 傅资云;;乌申斯基论习惯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钟烂辉;钟子昂;;浅谈留守儿童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8 武波;;化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游惠海;;序[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10 杨兰英;;论刘少奇的儿童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自强;和谐的儿童教育要尊重童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郑焱 马薇;领先一步不等于领跑一生[N];新华日报;2004年
3 朱自强;让心为新鲜的一切而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许群民;感悟儿童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郭艳;做“清醒”的教育者[N];山西日报;2004年
6 祁海芹 齐梅;教育,请呵护儿童的天性[N];光明日报;2005年
7 实习生 周鹏飞;别让孩子在泪水与孤独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印红;西部阳光行动“留守”儿童教育研究项目完成[N];国际商报;2004年
9 记者 周润健;如何选择幼儿园[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记者 任丽梅;汇丰携手慈善总会启动农村儿童教育发展计划[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喜海;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苗雪红;论儿童的精神成长[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靖夏;论以儿童文学为根基的儿童戏剧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准胜;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秀英;论古罗马儿童教育[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张晓玲;教育视野下的儿童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航;重庆市儿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王立华;论儿童的诗性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焦荣华;论教育学视野中儿童与大自然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向明月;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欣;论非智力因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粉;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昌铎;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海荣;中职生物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1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58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