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及儿童保育国家质量框架》的产生、内容与特点
[Abstract]: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childcare, Australia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childcare on January 1, 2012. The framework includes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servation Act and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servation regulations, the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s, the e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state and territory regulatory and national regulatory bodies. Australia's 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Child Care, which is based on a wide range of studies, has a nationalistic tendency, and has basically formed an integrated pattern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and established a complete and operational early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t reflects the basic policy choi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ased on market regul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基金】: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国家标准化早期婴幼儿教师职业资格”(编号:090704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19.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和建花;;部分发达国家幼儿照看和教育体制及其新政策概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菊;;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关注幼儿教师的成长——从库尔勒市幼儿教师之现状谈起[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刘文双;;农村学前教育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9期
3 张蓉;;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康永祥;李相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合理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5 邢利娅;白星瑞;;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张金梅;;对美国一所托幼中心全日班一日活动的观察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7 姚艳杰;许明;;美国开端计划的发展、问题与走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8 张振改;;从政府治理工具的视角分析我国幼儿园转制的正当性与合理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9 和建花;蒋永萍;;从支持妇女平衡家庭工作视角看中国托幼政策及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10 罗仁福;赵启然;何敏;刘承芳;张林秀;;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仁福;张林秀;赵启然;刘承芳;何敏;;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硬件设施现状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潇筠;公共财政视域下的陕西学前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晋;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涛;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婧;高校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向月;20世纪下半叶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市路小学的教育质量为什么能够不断提高[J];安徽教育;1959年10期
2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J];四川教育;1959年03期
3 王维良;;教学结合生产,提高教育质量[J];四川教育;1960年06期
4 本刊评论员;;坚持劳逸结合,安排学校生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J];江苏教育;1961年01期
5 ;深入教学第一线 大力提高教育质量[J];江苏教育;1961年Z2期
6 楚冰;;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提高教育质量——在全省中等学校领导干部学习会上关于第二阶段的学习总结[J];江西教育;1961年10期
7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J];江苏教育;1962年21期
8 ;长春实验一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J];人民教育;1964年09期
9 ;我们要的是无产阶级的教育质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年01期
10 邓磐;理直气壮地抓好智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伟华;;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现状与思考——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杨红卫;;试论高职大专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陶岩;孙成起;;21世纪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帕梅拉·克婷;李新翠;;素质教育在美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秦行音;;对教育质量的国家控制——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与评价的历史与现状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夏茂林;冯文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张增年;徐立清;邬国扬;;教学督导与评估长效机制构建[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屈晓玲;;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方法与体会[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逄晚霞;;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百强;眉县今年教育质量再创佳绩[N];宝鸡日报;2006年
2 赵炳臣;是谁造成了“文凭势利眼”现象[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通讯员 钱晓华 丁凤书;扬州教育:在推进质量中追求突破[N];扬州日报;2006年
4 记者 周元邋邱大军;让农村孩子享受教育公平[N];海南日报;2008年
5 陈瑞昌;我省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6 记者 张春鸽 实习生 马莉;我市老干部生活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N];延安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雯婧;信息技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N];天津日报;2010年
8 周远清;新世纪:要把教育质量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叶莎莎 翟帆;更重视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倪兵;以结构调整为中心整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N];沈阳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子杰;质量、公正与制度保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铁道;亚洲发展中国家普及教育中的课程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1997年
6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陶格斯;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邹晓平;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理论问题与个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金玲;行动研究在女童教育中的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龙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及研究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春利;我国民办高校教育质量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艳艳;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D];河南大学;2006年
5 张小辉;普通高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文翠;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施华昀;我国高校硕士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王翠兰;呼和浩特市民办中学发展问题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黎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龄小学生教育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高亚丽;扩招后体育院校生源质量与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270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270142.html